第1章总论1.1.1我国银行体系概述1、中央银行2、政策性银行3、商业银行1.1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会计1.1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会计银行会计的特点:(1)会计核算活动和业务处理活动的同步性(2)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3)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的严密性(4)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情况的社会性(5)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银行会计的特点:(1)会计核算活动和业务处理活动的同步性(2)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3)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的严密性(4)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情况的社会性(5)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银行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银行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1.1.2银行会计概述1.2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基本假设和核算基础1.2.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企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都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会计才可以以历史成本来确认、计量资产要素,所有资产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被消耗、售卖等。会计人员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1.2.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3)会计分期-是可以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是对持续经营的补充)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一致,也可不一致。正是会计期间的划分和确定才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分,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这两种会计记账的基础,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1.2.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4)货币计量—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位记账本位币货币计量的假设本身包含币值不变的假设,即假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每一单位货币或同量货币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1.2.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支和损益。对应的:收付实现制,是指完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日期为基础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又称现金制。1.2.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要求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1.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为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将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6)重要性: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