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点掌握喹诺酮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响磺胺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不良反响熟悉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第一页,共三十九页。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或其人工半合成衍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其他合成抗菌药物第二页,共三十九页。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三页,共三十九页。喹诺酮类抗菌药以4-喹诺酮为根本结构的合成类抗菌药第四页,共三十九页。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第二代:吡哌酸,已淘汰〔1973〕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第四代:莫西沙星〔1997〕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均引入了氟原子,统称氟喹诺酮类第五页,共三十九页。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可乐必妥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多氟哌酸司帕沙星(sparfloxacin)第六页,共三十九页。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按国际非专用药名〔INN〕命名原那么,氟喹诺酮类均采用“-oxacin〞定名,我国音译为“沙星〞第七页,共三十九页。共同特点抗菌作用抗菌谱广:G+、G-细菌、厌氧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作用机制独特:抑G-菌DNA盘旋酶和G+菌拓扑异构酶IV,与其他抗菌药无明显交叉耐药性给药途径广〔口服、注射均可〕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不良反响较小第八页,共三十九页。第九页,共三十九页。共同特点耐药性:本类间交叉耐药,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基因突变—A亚基与药亲和力↓外膜膜孔蛋白基因失活——膜通道关闭形成特殊的转运蛋白,将药物自菌体内泵出体内过程吸收:po好,可螯合二价、三价阳离子分布:广,Vd大;可入骨、关节、前列腺代谢与排泄:原形肾排泄〔多〕第十页,共三十九页。共同特点临床应用:泌尿生殖道感染——首选环丙~、氧氟~与内酰胺类同为首选药铜绿假单孢菌尿道炎——环丙沙星首选呼吸道感染左氧氟~、莫西~+万古霉素合用,首选用于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替代大环内酯用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共同特点临床应用:肠道感染与伤寒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首选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氟喹诺酮、头孢曲松-首选脑膜炎奈瑟菌鼻咽部带菌者铲除治疗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共同特点不良反响:胃肠道反响:较常见,厌食、恶心、呕吐、腹内不适〔发生率3~5%〕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病症:焦虑、失眠、耳鸣、偶致幻觉和癫痫发作〔0.5%〕,可逆。可能是药物阻断了GABA的A受体所致皮肤反响及光敏反响:药疹、红斑、光敏性皮炎〔如洛美沙星、司帕沙星〕软骨损伤:可能引起儿童骨关节疼痛,孕妇、乳母防止用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共同特点药物相互作用H2受体阻断药及Mg2+、Al3+、Ca2+、Fe2+降低其生物利用度,防止同服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CNS兴奋、惊厥的发生率抑制P450酶而抑制茶碱类、华法林、咖啡因的代谢,防止合用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常用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F为35~45%,血浓度较低主用于肠道、泌尿生殖系感染,亦可用于呼吸道外用治疗皮肤和眼科感染,疗效一般三代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常用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F为60%~80%,仅比诺氟高,比其他喹诺酮低应用广、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对氨基苷类,三代头孢耐药者仍敏感-用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杆菌感染应用: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第二线治疗伤寒及抗结核药三代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常用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F比诺氟沙星高1倍分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