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王福胜第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共2h,讲授2h学习目的:1、胸部的MRI适应症、禁忌症、检查方法2、胸部的正常MRI表现3、胸部常见病变的MRI表现和诊断要点第二页,共一百零八页。适应证1.胸廓入口病变及其与颈部,上胸部、胸腔及纵隔结构的相互关系;2.气管及大支气管肿瘤;3.纵隔肿瘤及囊肿,及其与血管的相互关系;4.肺癌及其分期。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肿瘤对邻近组织的侵犯程度;5.肺部肿块及肺不张,肺炎等病变的鉴别;6.鉴别放疗后纤维化团块与肿瘤组织;7.显示胸膜、胸壁病变。第三页,共一百零八页。检查方法1.取仰卧位,扫描中心对准乳头连线上2cm处;2.横断面为主要扫描方位,纵隔病变应加扫冠状位和〔或〕矢状面的T1WI,可显示气管全长;3.心电门控及呼吸门控的应用;4.线圈:体部线圈,FOV:40,层厚:8~10mm,层间距:1~2mm;5.增强扫描:COR、AXI、SAG6.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7.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时间明显缩短,可消除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第四页,共一百零八页。四、正常MRI表现〔1〕㈠胸壁肌肉: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脂肪:T1WI呈高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骨皮质:T1WI、T2WI均呈低信号松质骨:T1WI、T2WI均呈较高信号肋软骨:低于松质骨、高于皮质骨第五页,共一百零八页。四、正常MRI表现〔2〕㈡纵隔气管、主支气管:气体呈低信号、管壁呈中等信号心脏、大血管:血流呈低信号〔SE序列〕,管壁呈中等信号;大血管搏动可引起搏动伪影胸腺:圆、椭圆或三角形;儿童期T1WI信号低于脂肪,随年龄增长被脂肪信号代替第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四、正常MRI表现〔3〕㈡纵隔食管:管壁中等信号,厚约3mm淋巴结:短径应≤10mm,信号强度低于脂肪心包:线状低信号影,厚度≤2mm纵隔间隙:由纵隔内脏器与血管所围绕,主要包含脂肪和淋巴结。①腔静脉后与气管前间隙;②主肺动脉窗;③隆突下间隙。第七页,共一百零八页。四、正常MRI表现〔4〕㈢肺门肺动、静脉:SE序列呈低信号,GRE序列可呈高信号;支气管、脂肪、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㈣肺实质信号强度略高于空气,呈低信号第八页,共一百零八页。四、正常MRI表现〔5〕㈤胸膜可见前联合线,其他部位胸膜不能显示㈥横膈信号低于肝脾,厚度约2~3cm;膈脚呈弧线状,绕过主动脉前方,止于腰椎椎体冠状面、矢状面显示横膈形态较好第九页,共一百零八页。正常胸部T1WI〔图〕第十页,共一百零八页。正常胸部T2WI〔图〕第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胸部MR冠状位像〔图〕第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BronchogenicCarcinoma〕概述:简称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胸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第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病理肺癌细胞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可发生于主支气管、各级支气管至末梢细支气管。右侧多见,上叶多于下叶,以右肺上叶发生率最高,中央型肺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的约占60%~70%;周围型肺癌发生于段支气管以下的占30%~40%。肺泡癌按生长方式不同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肿块型和弥漫浸润型等。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为鳞癌,约占40%~50%,其次为腺癌,其它还有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及类癌等。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早期:肺癌生长于支气管粘膜----粘膜增厚,粗糙和充血-----癌组织突出支气管腔内----息肉样或菜把戏肿块----向支气管壁浸润蔓延扩展破坏,并侵入周围肺组织。癌组织环绕支气管壁生长,使支气管腔呈环形狭窄,并逐渐蔓延浸润,最终完全闭塞,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肺癌向支气管壁外开展形成局限性肿块,轮廓清楚,常呈分叶征,内部缺血性坏死、液化,可形成偏心性空洞。肺癌扩散和转移途径:①淋巴转移,最常见;②血行转移;③直接侵犯;④气道转移。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临床表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刺激性呛咳等,以痰中带血最有诊断价值。患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与细胞类型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并与癌灶发生的部位,邻近组织,形态大小或圆状转移等有密切的关系。第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MRI表现中央型肺癌:根据肿瘤与支气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