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的镇痛镇静〔2022年〕第一页,共四十六页。主要内容•1、ICU患者的境况•2、镇痛镇静的重要性、和指征•3、疼痛的评估、镇痛实施和监测•4、镇静的实施、效果评价和监测•5、谵妄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第二页,共四十六页。1.ICU患者的境况第三页,共四十六页。第四页,共四十六页。•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疼痛,减轻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镇痛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局部。(B级)2.1镇痛镇静的重要性第五页,共四十六页。2.2镇痛镇静的目的和意义•1.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帮助和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第六页,共四十六页。2.2镇痛镇静的目的和意义•3.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行为〔挣扎…〕、人机对抗,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平安。•4.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第七页,共四十六页。ICU镇痛镇静与术中麻醉不同第八页,共四十六页。•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焦虑和躁动的诱因。(E级)•对于合并疼痛因素的病人,在实施镇静之前,应首先给予充分镇痛治疗。(E级)镇静≠镇痛,祛除疼痛优先!镇痛与镇静的关系第九页,共四十六页。2.3ICU病人镇痛镇静征•疼痛: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原发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和长期间卧床制动、气管插管〔隐匿因素〕•焦虑: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其特征包括躯体病症〔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疼痛〔镇痛〕、对环境厌恶、对未来忧虑〔对其抚慰,完善环境〕•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疼痛、失眠、插管、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以及身体限制〔约束带〕第十页,共四十六页。2.3ICU病人镇痛镇静指征•谵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意识混乱状态。临床特征是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诊断关键是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改善人机顺应性:人机对抗〔气道压高、呼吸频率快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能会延缓组织修复、减低细胞免疫功能,使得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甚至躁动,延缓疾病恢复〔改善环境,非药物疗法、药物治疗〕•邻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3.镇痛的现状和疼痛的评估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疼痛仍是ICU病人最常见不良主诉,并成为ICU患者的主要应激因素对疼痛控制重视缺乏,ICU普遍存在;经历中到重度疼痛患者比例超过50%,即使再认知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患者仍感受到疼痛法国一项针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接受恰当镇痛比例低于25%疼痛最常见,镇痛仍缺乏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ICU内外科和创伤患者无论休息或接受日常护理〔翻身、吸痰等〕时,经常经历疼痛(B)•成人ICU中操作性疼痛甚为常见(B)•成年ICU患者接受其他有创或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前,建议进行预先镇痛和〔或〕非药物性干预以减轻疼痛。•ICU病人的各种疼痛时造成其焦虑和躁动的主要原因,以镇痛为根底有利于合理适度镇静。因此应优先给予患者充分的镇痛治疗!!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疼痛评估1病人的主诉是评价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最可靠的标准1.数字评分法〔NRS〕NRS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病人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012345678910不痛痛,但可忍受疼痛难忍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一.疼痛评估2.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painscale,FPS〕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对除脑外伤外的ICU患者、假设运动功能完善和具有可观察的行为、而又不能自我报告疼痛者,最有效和可靠的疼痛行为评估是:行为疼痛量表〔BPS〕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常用镇痛药物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1.阿片类镇痛药理想的阿片类药物应具有以下优点:起效快,易调控,用量少,较少的代谢产物蓄积及费用低廉。治疗剂量的吗啡对血容量正常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一般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