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文苑第二期-教育论坛多媒体优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史彩群现代教育媒体集声、文、色、形于一体,具有综合性、新颖性、艺术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促使学习认识技能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情感、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教学效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能够将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分有合、直观形象,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活跃学生思维.例如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先用一段话把学生导入情境:“今天,老师带你们步行去参观我国雄伟壮观的钱塘大潮,现在我们就出发。你们听—”这时,我一按多媒体开关,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充分感知。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潮发出的声音。”此时,我不失时机地用投影展现大潮全貌,学生们不由自主的赞叹:“呀!大潮真美啊!”这样制造了一种“外出旅游”的情境,使学生听其声,观其形,兴趣盎然,呈现出乐学的最佳状态。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文,在选材谋篇上是经过认真推敲的,因而大都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篇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富饶、情趣无穷的草塘风情画。但对远离北大荒的孩子来说,只靠老师的描述难以感受到草塘的可爱。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先后展示了三幅精心设计的投影片。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以直观的画面,把学生带到那绿浪翻涌的茫茫草海之中,感受其辽阔、动人的美;体会掩隐在草丛中、水泡子中和小河中的神妙、奇特;体味拨开草丛意外地发现挤挤搂搂都是角的水泡子和倒映着绿草、蓝天、白云的小河时的惊喜、激动,再配上协调、悦耳的欢快音乐,一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北大荒草塘风情跃然于画面之上。3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苏小文苑第二期-教育论坛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而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认识,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因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而多媒体在语言和形象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再现形象,促进学生理解语言的内涵,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了以卜两个方面:3.1运用投影片帮助理解字词: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理解字词是重点。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大大提高了字词教学效果。例如《小鳅抖找妈妈》是一篇情节生动活泼、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中有许多动词。象“游过去,游来游去,追上去”等,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词的意思,特别是区分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具有一定难度,老师在教学时运用投影片,使学生对照画面很快理解了这几个词语,加快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2用于突破难点:小学课本中,有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而教师又难以一下子讲清,使这些问题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师如能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活化课文内容情境,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例如教《绝句》时,鉴于占今差别大,学生难理解词语,难想象场景,这时便用一框幻灯片,收效很大。学生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框图片,卜句“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情境就想得起来了。由此可见,关键处妙用一片,就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突破了难点,其他问题也就迎刀而解了。4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生表达能力“出口成章”“下笔才能成文”这话生动地阐述了口语训练在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