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外阅读经历小时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父亲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母亲是地道的庄稼人。我还有二个姐姐。在农村生活的孩子,都要做农活,而我却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原因是从小身体弱,出去晒太阳,就流鼻血,加上父母与其他的村民不一样,他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我们读书。这样,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扯猪食,锄草时,父母以他们的加倍辛劳,换来我们“休闲”。这样,做完作业以后,我就开始阅读书籍。小时侯最喜欢看的是连环画,不仅有文字,还有生动的画面,每每一看就入迷,这时候,别人叫自己的名字,自己是充耳不闻。所以,父母老说我是没长“耳朵”。后来,父亲的学校来了一大批上面配下来的书籍,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父亲的光,那里面的书真多,连环画、故事书、作文选、长篇小说等,被我一网打尽。书里的世界真精彩!沉溺于其中,那种感觉回味无穷!我最喜欢在三种地方读书。一是躺在床上,软软的被子,精彩的内容;二是在厕所,农村的厕所臭气那是有名的,因为家家户户都喂了猪,拿上本好书,把什么都忘了;三是在家的后山上,炎炎夏日,在樟树上(这种树没有虫子),选个树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舒服。就这样,小学阶段,我几乎把父亲学校的“图书室”的书看了一个遍。进入初中后,看课外书籍就成了奢望,作业多了,压力大了,特别是母亲的“念叨”,“三伢子,不好好读书,看你将来怎么办”?想想也是,手无缚鸡之力,人又全班最矮,最瘦,考不上学校,回家种田,自己都养不活。于是,放放吧。但偶尔也“尝尝鲜”!考上师范以后,读书看报都很自由,父母也不在说了,这时,我的课外阅读主要转移到了报纸上,《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大家》、《军事博览》等,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参加工作以后,教小学语文,当班主任,小时侯读的东西,作用就出来了,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古今事例那是信手拈来,学生大都很佩服我。总结自己的课外阅读:读的多,但没有读与写结合,所以现在文笔逊色,见笑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