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古浪一中张冬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3.把握拿来主义的内涵。一、导入新课在一次国际名酒节聚餐中,各国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酒,法国人拿出了他们的白兰地,德国人拿出了威士忌,中国人拿出了国酒茅台。轮到美国人时你,只见美国人不慌不忙地拿出杯子,倒了一点白兰地,再加一点威士忌,最后又加了一些茅台酒,然后说,这就是我们美国最好的酒——鸡尾酒,它体现了我们美国民族的精神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精神吗?早在上世纪30年代,文学大师鲁迅就替我们做了回答。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用这个格式作答)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即拿什么,为什么要拿)背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奉行卖国政策,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封建复古主义、全盘西化等思潮甚嚣尘上,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三、理清文章思路,具体研习(一)1.快速浏览课文1—7段,找出作者提到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几种做2法。明确:闭关主义(碰了钉子),送去主义(沦为乞丐),送来主义(深受其害),拿来主义。2.先生主张“拿来主义”,应该怎样来拿?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中心论点(二)1、学生朗读第8段,提问:对待祖上留下的“大宅子”,文中例举了哪几种错误态度,体现了什么思想?孱头——逃避主义昏蛋——虚无主义废物——投降主义2、齐读第九段,把这段内容与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那么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指文化遗产中什么类型的事物,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喻体本体态度鱼翅精华吸收鸦片精华与糟粕批判吸收烟枪烟灯旧形式大部分清除姨太太糟粕坚决抛弃3、自读最后一段,用原文回答问题。(1)“拿来主义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实行“拿来主义”有何作用和意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首先,“拿来”必须爱国。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我们要“拿来”的是高科技、先进经验。再次,“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五、布置作业1.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2.欣赏漫画,我们应如何面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附:板书设计孱头——逃避主义3错误态度昏蛋——虚无主义废物——投降主义拿来主义鱼翅精华吸收正确态度鸦片精华与糟粕批判吸收烟枪烟灯旧形式大部分清除姨太太糟粕坚决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