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问题对策研究周婷婷(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邮箱:1522985947@qq.com)摘要: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就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通过调查,部分学生因为主观或客观等因素,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这种挫败感甚至导致他们身心抑郁,逃避社会,轻视生命。本文将从影响小学生的挫败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对小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最终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为小学阶段挫折教育更好地实施探明方向,找准定位。关键词:小学生;挫折教育;对策引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困难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有正确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勇气。如今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反过来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这方面来看,从磨炼意志品质的角度来思考,无疑这肯定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假如我们现在袖手旁观,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从小学生面临的最现实的挫败感出发,着眼于挫折教育的实施途径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培养出一代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同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宗旨和意义所在。一、核心概念的界定1.挫折按表现形式不同来划分,挫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一个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阻碍,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第二类挫折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2.挫折教育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学生的成长强加一种阻力和障碍,根据以往的研究来看,挫折教育的定义虽然还不够成熟,但综合来看,挫折教育的本质大致是指为了帮助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能力,在事情发生前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鼓舞斗志的理念或事先拟定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是针对中小学生这种心理尚未成熟,承受能力差的群体的一种素质教育。二、小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强大的政策理论支持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正是国学经典对于挫折教育的本质诠释!当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古今决断是惊人的相似,至此,也为本文的研究和撰写指明了方向。之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不是正是和孟子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又为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发展现实与阻碍(1)学校挫折教育发展畸形调查发现,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挫折教育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学校,普通学校,以及城郊甚至是乡村小学,这三者由于本身条件和发展契机不同,几乎没有在挫折教育上达成过共识,由此,不同学校的学生在挫折教育的认知、挫折体验、挫折应对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都缺乏整合的体系,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从教育者出发,教育者对于挫折教育的认知也没有很完备的了解,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导致教育者本身也是摸不到头脑,凭空拿来一个挫折教育的字眼,教育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