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广南城区一小汪黄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重点)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难点)教学过程:一、播放录像,引出课题1、地震录像。2、提问:你看后有什么感受。3、过渡:地震带给人类无疑是巨大的灾难,然而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为我们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提醒“震”的书写)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始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采用创设情境法播放大地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1、师:通过预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文中的一些词语,敢接受挑战吗?我来考考你们:出示词语:废墟、瓦砾、爆炸、混乱、血迹、颤抖。2、师:刚才的画面中,我们看到桥梁断裂、房屋倒塌,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废墟,我们还看到废墟中一片又一片破碎的——瓦砾,和那火光冲天的——爆炸,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把它们深深地记在心中。【设计意图:巩固词语是学好课文的关键,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老师描一描,让学生深入理解词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感受到地震的严重性以及当时场面的混乱。】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那么地震中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怎样评价这对父与子的?)2、交流汇报。过渡:在大地震这样的灾难面前,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这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这对父与子的。谁能快速找到文中的句子?(生找、说,师相机出示句子)若要用一个词来评价这对父子的话,哪个词最恰当?(板书:了不起)【设计意图:因为概括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本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利用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再找文中的重点句评价父与子,这样层层深入,不走过场,学生对1课文有了整体感知,概括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提升。】四、深入文本,感悟“了不起”(一)感悟父亲的了不起1、一个交流,感悟父爱师: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触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就画下来,并在边上做批注。)开始吧!(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师: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谁愿意先来分享你的读书收获?(指名说)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2、一个场景,浓缩父爱预设: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在这一部分吧。(课件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谈感受,体会挖掘时间之长,父亲的艰辛、劳累、疲倦、坚持,带着感悟读句子)师:在这36个小时漫长又艰辛的挖掘过程中,曾经有过一些人来劝阻他,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咱们一起来看看废墟前劝说的情景吧。(出示三组对话,把父亲的话变红色。)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震情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预设:因为他要救他的儿子、因为他对儿子说过、、、、、、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爱的承诺,就是这句承诺坚定了救子的决心,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这份坚定、执着吧!师:也是这份爱的承诺,使这位父亲坚持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