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心亭看雪一:导入:读一位同学(高贝人)的家校联系本(期盼下雪)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在期待着冬天赶紧下雪呀?的确,冬天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总能带给我们-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的感受,虽然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还没有感受到这个冬季下雪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但是呢,跟着周老师学语文有一个好处,咱们不用出门,就可以欣赏到天下许多美景,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西湖湖心亭的雪。(板书:《湖心亭看雪》)二:整体阅读感知师:请大家打开书206页,早自习的时候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作为一篇山水小品文,我们再看听听名家是怎么读的,听朗读的时候请大家从整体上感受课文,注意部分字词的读音。【投影展示】读准字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师:这一次我们集体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两个很关键的问题。【课件展示】朗读并思考:1、都说这篇短文里有一个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来吗?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生朗读)生: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后文却说是“舟中人两三粒”,人数是矛盾的。师:真好!非常敏锐!是不是张岱数学没有学好,数不清楚人数啊?(众笑)还是其中另有玄机呢!请再说说第二个问题。生:这个字是“痴”。师:聪明极了!作者描写舟子说这话的时候用的是“喃喃”,你感受到舟子是什么样的神态了吗?生:大惑不解。师:好!你能读出舟子的大惑不解的神态吗?(师引导学生多次朗诵舟子之话,模仿其表情神态,读出味道)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生:傻,笨,另类!生: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生:智商比较低。(众笑)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呆人必定有呆行,现在我们就来“观其痴行”。在课文中的哪个部分?(第一段)三、探究品读1、论“痴行”【课件展示】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指导生朗读这三句)师:说说看,从这三句你看出张岱有什么异常行为啊?生:他居然在大雪三日之后的晚上跑去看雪,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师:古人以三为多,大雪三日就是大雪多日,大家把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张地读一遍。(生动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稍微夸大处理“大”、“三”字和“绝”字)师:文中说,“湖中人鸟声俱绝”,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来替换。生(想了想):万籁俱寂。师:这种情形用古诗怎么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师:好!“绝”的仅仅是“声音”吗?那我们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东西也消失了?生: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气,到空中马上就被凝固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空气都是冰凉的。师:哦,色彩也消失了,温暖也消失了。生:人的活动也消失了。生:所有的生机和活力也消失了。师:说得真好!现在我来采访一下智商都不低的同学们。(众笑)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生:烤火。生:缩在被窝里看书睡觉。生:喝热茶热咖啡聊天看电视。生:我烤着火上网玩游戏。师:你很诚实啊!(众笑)可是,张岱,他做了什么呢?请读出来——(生读“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师:他冷吗?生:冷!师:何以见得?注意咬文嚼字。生:拥师:何以见得?为啥不用“穿”或者“披”呢?生:“拥”说明衣服很厚,整个人都蜷缩在衣服中了。生:“拥”还说明张岱是把炉火抱在怀中的,他冷得很。师:看来,在“冷”的感觉上,张岱并不异于常人啊!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这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之中却出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湖心亭上居然还有另外两个痴人!见到张岱,这两个痴人很是激动欣喜啊,来,我们来读一读这个部分。【课件展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辅导学生反复朗读“大喜曰”一句)师:我听出了欣喜和自豪啊。来,假如你就是那两个金陵客,请把这句话说完整,说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言外之意。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用“我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