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4、增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学习重点: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增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学习难点:1、对“生产者”的理解2、能解释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原因【体验学习】一、新知探究任务一:认识生态系统阅读19页,标记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在重点信息处作标记,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小组合作交流:湘江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任务二: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课本20页的图片资料,结合20页的文字部分.讨论:1、课本左图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4、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外还有什么?(阅读课本21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结合生态系统概念)——植物生物部分——动物总结:组成——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等任务三:绘出食物链和食物网1、阅读教材21-22页,标记出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写出21页图1-16中的食物链。2、将教材22页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讨论题,并尝试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3、分析教材23页的“资料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讨论题。(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二、基础演练:写出下图中的食物链。(任写3条)三、综合提升思考:在草→蝗虫→鼠→鹰这条食物链中,提示:食物链的写法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必须是营养级别最高的消费者,且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间必须要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2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相对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最少的呢?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最少的呢?(提示:试想一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四【当堂检测】1、大熊山上所有生物与它生活环境一起构成()A.食物网B.生态系统C.生产者D.食物链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动物和植物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所有生物3、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蝗虫B.兔子啃吃蘑菇C.山羊吃树叶D.蛇捕食青蛙【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链接】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各种有毒物质(如铬、铅、汞、铜等重金属以及苯酚化合物、DDT等)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立即参与物质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即生物富集现象,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水俣病便是一个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的例子。1963年日本九州鹿儿岛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体的“水俣病”,成群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昆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最后鲶鱼体内含汞量达10~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导致人或猫汞中毒。【课后精练】1、右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分解者C.非生物部分D.食物链3、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