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的内容要求】具体形象、生动感人。1.写人要绘言绘形,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2.写事、写景、写物,要绘声绘色,绘形绘状,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3.主体内容要细腻可感。如何写具体写生动【范例一】一个简略句,把它扩展、改成一个具体生动的句子。例句:有枚硬币落在地上。这个句子,由原来的简略句,改成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是因为增补了哪些内容?1.一元硬币从哪里落?2.怎样落的?3.落地后响声、动态如何?范句:有枚硬币,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稿之一)【范例二】例句:他吃着饺子。(描写一个饿汉吃饺子的情形)这个句子,你认为应该怎样改,才会更加具体生动呢?这个句子,由原来的简略句,改成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是因为增补了哪些内容?1.怎么拿碗?2.怎么吃饺子?3.吃饺子时的响声、动态如何?范句:他一手端着醋碗,另一只手把整个饺子塞进嘴里,腮帮子鼓鼓的,并不时地在嘴边扇扇风,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枯枝上的乌鸦突然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走了。辽阔的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静静地漫流着。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①乌鸦飞走了——②牧场上长着酥油草,溪水在漫流——③鼓声传到远方——这种逐步添加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添枝加叶法添加修饰语(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或短语句子来扩展原有句子,使叙事写景具体生动。原句: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范例三】改句: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激动,她一定是满手肥皂泡,一只手接电话,一只手还不停地往衣服上擦着;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范例四】原句: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讲课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讲着讲着,他就会将眼睛向上看,令人忍俊不禁。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改句:……开始望向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见过,那寿镜吾老先生的眼神是对古代文化的沉迷和陶醉;我曾在都德的《最后一课》里见过,韩麦尔先生的眼神是对法兰西语言的热爱和崇敬;我曾在《时间简史》的扉页上见过,霍金先生的眼神是对科学王国的探索和追求。借助想象并细致描绘人、事、景当时的具体情形;或者描述一人或一事的时候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这个过程我们给它取名为想象延伸法注意点:联想和想象不是胡编乱造,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紧紧扣住文章中心。【范例五】原句: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呆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改句:爸妈出门了,我一个人呆在家里,非常害怕。沉沉的黑夜铺开一张无边的网,逐渐吞噬了天边最后一丝亮色。大地吐出的逼人的寒气,也随之在无边的夜色中弥散开来,由淡到浓。我只能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黑夜里的一切声音。屋门在风的肆虐下发出吱吱的呻吟声。门外,风呼呼地吹着树叶,哗哗啦啦的。当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的“砰砰”的声音,我便以为小偷来了,舌头打结,说不出话。我迅速拖来被子,被子凉得很,凉到了心底。我的牙齿也格格地打颤,双腿发软,就连平时看来很温暖的东西现在好像也变成了魔鬼,狞笑着。我钻进了被窝,裹紧被子,也裹紧自己的害怕,即使用被子蒙住头,蜷成一团,寂静中也能清晰听到自己发抖的声音。(视觉)(视觉、听觉)(听觉)(听觉)(视觉)(触觉)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