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作者信息姓名刘建玲电话13934050188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邮件LLszF20140220@163.com单位长治市实验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世界的气候》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是世界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学生以后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气候的有关知识。《世界的气候》既是对前三课内容的概括与综合,也对前三课知识的拓展延伸。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悬殊,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学习是本节的重点。本课将世界上的13种气候类型集中在一起,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十分有利,并且也有利于今后分区地理的学习。但是内容的过度集中化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人性化地把部分气候类型的难点分散在以后的区域地理中。教材图文结合,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教材通过设置读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景观图等引导学生获得有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图形的直观呈现一方面能够充分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一方面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发学习兴趣。二、学生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习者依旧延续着小学时代的学习特征,喜欢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学习新知识,尤其喜欢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模仿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方法,对教师有极强的依赖性,具体表现为按部就班,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而,与小学不同,初中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学习不仅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而且深度加深,因此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需要进行相应转变,以适应初中学习的步调和节奏。学习者需要从小学时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状态转化到初中主动学习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拾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状态,然而不少学生无法完成角色的迅速转换,以致对学习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故在教学中,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结合具体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采取由果及因的教学方法。这时期,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可以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主要讲世界的气候,而中国又有代表性的季风气候,因此可以对从学生的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同感和共鸣。如秦岭南北的气候类型就有差异。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依据世界气候分布图自主叙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2.通过小组探究合作能够比较出各气候间的差别。3.通过举例分析,能够明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4.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5.能够培养自己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导学案阅读分析图示,并通过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不同学习方式,全景展现新型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2.通过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初步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3.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幻灯片和视频,能够生动直观地观察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区,能够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来描述热带、温带和气候类型代表地点的气候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通过本课的感悟学习,体会“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逐步培养地域观念、灾害意识。2.逐步养成善于发现的眼光,培养自己在生活中提炼地理问题,并借助身边有效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以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的良好习惯。3.形成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并养成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节主要使用教学幻灯片、动画、交互式电子白板及相关软件、相关视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