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物体的位置与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二、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1)照相机底片处放置毛玻璃,毛玻璃上呈现出人的倒像。并介绍物距和像距的概念。(2)看投影仪中的凸透镜,并将幻灯片上的图片投影到天棚上学生活动:用凸透镜(生活中的放大镜)观察周围物体,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生答:①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是变大了!②通过放大镜看远处物体,像是倒立的;③不对,我看到的书上字是正立的;④我看到远处的物体变小了;⑤老师,通过放大镜看东西为什么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现象写在黑板上。二、探究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投影几幅图片(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图片)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小的凸透镜竟能看到这么多的现象,看来他的本领可真不小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决定了像的大小和正倒?生:可能是物体的位置决定了像的大小、正倒。如有学生涉及到与焦距的关系问题,可在此渗透控制变量法,留待后面再解决。我们这里先研究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的位置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师: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总是要对研究的结果做出初步猜测,以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现在也请你们来猜猜看,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究竟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同学们纷纷举手,急欲回答。)师:科学的猜测可不是乱猜,一定要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的。生:当物距比像距大时可能成缩小像;当物距比像距小时可能成放大像。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到这样的猜想的?生:……师:那么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呢?生:实验。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从哪入手制订实验计划?【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需要的器材(介绍光具座)——如何组装——如何找像(共轴调节、找清晰像的方法)——操作顺序——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教师引导并演示调共轴和找清晰像。如何安排操作顺序?怎样观察实验现象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各组讨论一下,并派代表上讲台谈谈自己的设计方案。(各组讨论,投影幕上投影出提醒同学讨论的事项。)各组派代表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不同方案的比较及表格的设计的比较。实物投影各组表格,各组派代表说明实验及表格的设计思想。其他组说明此表格设计的优缺点。最后大家合作制定一个都满意的表格。)投影:表1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实验中观察到的其它现象放大或缩小备注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师:实验表格可以用你自己设计的,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的师:同学在填表时思考刚才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师:实验中若有疑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看作字上给大家放好的实验指导卡。师:可以把观察到的其它现象记录下来,一会大家交流。(学生实验探究,注意分工合作。老师指导。)老师手拿试验记录卡记录实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5.分析与论证(请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记录表格,说明他们是如何验证前面的猜想的。)教师用电脑打出表格,总结凸透镜成像大小及正倒的规律:表2放大或缩小其它性质6.交流与评估(1)总结探究步骤师:以上我们一起探究了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请大家想一想为了获得这些规律,我们都经历了哪些探究步骤?首先是……物距与像距比较像的性质实验中观察到的其它现象且u>v缩小且u<v放大(师生共同回顾前面的五个步骤,可用电脑打出。)师:通常科学家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大多也要经历这些步骤。请大家认真体会这种研究方法,使我们以后能解决更多的物理问题。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当中将出现许多的科学家。下面还想问问大家:你在做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新“发现”(或没弄清楚的问题)?你觉得除了像的大小、正倒外,凸透镜成像还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