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5《桥之美》VIP免费

15《桥之美》_第1页
1/3
15《桥之美》_第2页
2/3
15《桥之美》_第3页
3/3
第15课《桥之美》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课前热身:一、你知道下列著名的桥吗?请填空。(1)古代人们经常在长安的折柳送亲友。(2)现代诗人徐志摩曾写过脍炙人口的诗作《再别》。(3)北京的见证了“七七事变”中守桥将士英勇抗日的风姿。(4)红军抢渡大渡河时冒着枪林弹雨过。二、了解作者: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三、字词过关:点缀()煞()风景孕()育芦wěi()前zhān()后顾Xiān()细yí()和园dǒu()坡失之háo()lí()四、新课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段,回答1-3小题:1、作者是怎样引出“桥”这一话题的?2、石拱桥自身的美在哪里?3.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4、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在第四段举了哪些例子?带问题朗读第4段5、作者在第五段举了哪些例子?带问题朗读第五段6、作者为何又举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带问题朗读第6段小结思考:作者为什么如此爱桥?五、美句赏析: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重点赏析以下语句: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⑵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⑷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相关阅读一、形式美在吴冠中作品中的体现形式美是吴冠中绘画图式的基本特质,“形式”是他一生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对此,吴冠中指出,“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的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正是对形式美的艰难探索,吴冠中得以进入抽象美的领域,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形式美发现法和表现方法,树立对形式美的正确认识。形式美的核心是抽象美,对于形式美研究中倍受争议的抽象问题,吴冠中指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他认为绘画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美感的,尤其对于现代绘画而言,写实性的艺术语言不足以充分表达人的情感需要,要“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通过形式美这一绘画“至尊者”表现情感。二、吴冠中作品形式美的表现方法在绘画表现中,对绘画的各种元素的恰当组织能体现出艺术独特的视觉美,吴冠中对于形式美的表现方法,更多地体现在他对中西艺术融合的能动性探索上。(一)点、线、面、色点、线、面、色是表现形式美的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在经营画面的过程中,吴冠中很善于化具象为抽象,化繁杂为简洁,把这些形式要素从庞杂纷乱的自然元素中提炼出来。尤其,吴冠中加强了对中国画特有的“线”和西方特有的“色”的使用。在用线上,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线造型”。对此,吴冠中不仅用线去表现物象形体,更重要的以线作为媒介传达情感,甚至直接采用“西洋绘画的速写线”,但绝不刻意追求线条“以书入画”的效果。吴冠中运用草书的线条,点线面的元素,构成抽象的画面,从复杂的自然物象中提炼出美的形式,以线传达情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5《桥之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