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萧红(1911—1942)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萧红与萧军的情缘回忆鲁迅的文章,谈谈你对鲁迅的印象:《一件小事》《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印象:鲁迅的头发、胡须十分粗硬,一根根地张着,仿佛将全身的硬刺都张开的刺猬一样,向这个社会表示着他的绝不妥协。正因如此,有人说,鲁迅气量大小,是睚眦必报,锱铢必较。面目严肃、冷峻、倔强、果敢。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爱民爱子爱国迅速浏览课文,圈划信息,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并归纳人物性格、品质。部分事件或角度表现手法表现的性格、品质123干练敏捷鲁迅的步伐动作描写崇尚朴素自然、庄重严肃审美观品评衣着语言描写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细节描写鲁迅的“笑”45昼夜陪客人、加班白描、细节描写、烘托热情、真心待友、不辞辛苦、忘我6谈鬼故事动作、心理、语言勇敢、幽默、富有科学精神7海婴的问好细节描写父子情深8时刻伴随的小画细节描写顽强的生命毅力9最后的时刻叙述执着、奉献精神鲁迅的休息惜时、勤奋细节描写关键点解读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白真诚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里,他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而是一位慈爱的长者,一个普通的可亲可爱的老头,从而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使用的修辞手法?作用?通感使人感受到鲁迅率真、质朴、毫不做作的性格特点1.以笑开头有何作用?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精干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不要那样装饰她……”说明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4.“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叙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表现了鲁迅关爱青年,寄希望于青年,鞭笞年轻人自重自强奋发前进,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无限敬仰之情。5.探究鲁迅陪客人一事,体现鲁迅先生的性格。热情、和蔼、有耐心。7.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现鲁迅先生的性格。•鲁迅是唯物论者,不信鬼神,表现了他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富有科学的精神。6.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你有什么新的理解?作者强调环境的特点,更好地突出鲁迅的形象高大。8.解读文章最后一段,“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他休息了”。•用讳饰的手法写鲁迅的去世,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悲痛和怀念之情。课文主旨•本文作者撷取了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展现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表现了其伟大的思想和人格,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他的景仰、敬爱、思念之情。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