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光明新区光明小学姓名甘玉兰学科数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时第1课时日期2015.9.28一、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先估后算再比较的习惯。3、笔算为主,融估算、口算、简算于其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的习惯。二、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乘法运算的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已经积累了表内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笔算的学习经验,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学情实际:在前续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笔算的学习经验,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笔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学生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用第二个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数以后,容易忘记百位上的数,不知道十位上乘得的积该怎么定位。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学习不能单一地停留在竖式计算的学习上,要以教学笔算的运算结构为主线,将口算、笔算、简算、估算的计算方法渗透在其中,通过长期的计算教学,不断渗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课件出示:1、口算。25×4125×8110×302、竖式计算。14×21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复习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为本节课的笔算作铺垫。第一环节: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谈话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三年级学的知识,如果我把这题14×21中的“14”变成“114”你还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2、出示114×21,让学生先估再算。a、前两种比较:你觉得哪种估算更接近精确的结果?b、得出:精确的结果会在2200~2400之间。3、学生根据估算出的结果,进行实际计算。第一层次:交流口算的方法。要求:说说是怎么算的?拓展:运用这种方法×29怎样算?把29拆成21+8可以吗?还可以怎么拆?(30-1)第二层次:理解竖式的算理。指导:先算两位数个位上的1乘114得到114,再算两位数十位上的2乘114得到228个十,也就是2280(指竖式)通常这里的0可以省略不写。追问:8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预设:(1)114×21≈2000(100)(20)(2)114×21≈2200(110)(20)(3)114×21≈2400(120)(20)学生把独立思考的过程写下来。预设:(1)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2)竖式计算(会有错误与困难)明确是把一个乘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和。明确这题的计算顺序,独立完成并思考计算方法。估算能初步判断计算是否准确,引导学生养成先估后算的好习惯。将口算融入其中,从乘法意义的角度入手,明确口算的道理。沟通笔算与口算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的算理。第二环节:题组练习,提炼法则个十乘4得8个十,8个十就是80,所以8要写在十位上)追问:竖式计算的顺序是什么?计算时个位乘出来的结果和十位乘出来的结果写在哪里?比较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你能对比下第1种和第2种方法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估算结果比较,结果有没在2200~2400之间。2394(板书:2200~2400)练习竖式计算,提炼法则。竖式计算左边:128×23右边:24×135交流:(1)聚焦学生的错误资源交流。对错一齐呈现,同桌交流选择(2)归纳提炼方法。同桌互说后汇报交流小结:横式与竖式表现形式不一样,内在关系是一样的。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在多题练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从乘的顺序与积的定位两个角度归纳提炼笔算的计算方法。渗透简算方法谈话:竖式是不是唯一的计算方法?114×21刚才还有这样做的:呈现:114×7×3提问: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拓展:如果×12呢?用这种方法怎样算?×13呢?小结:在乘法中,有的数据比较一般,就需要用竖式计算,有的比较特殊,还可以拆成两数之和或两数之积来进行简便计算。计算中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