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学习重、难点:学习课文用其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学习准备:课件学习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学习流程:课前训练:展示童年的往事,全班学生参与谈感受,主持人总结。【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概括力,注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小主持人的概括总结更能凸显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多元评价可以让孩子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新课堂通过新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新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地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新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评价的魅力,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一、回忆“亲人”,拨通全文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解决了14课的一些问题,战争结束了,正义和良知赢得了胜利。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就要回国了,他们就站在站台上,手握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指名读)师:登上了火车说。生:“再见了,亲人!”(指名读)师: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他们说。生:“再见了,亲人!”(指名读)师:火车已经开走了他们仍然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在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齐读)师:这就是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呀!这就是依依不舍的分别呀!你们还记得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吗?生:大娘、小金花、大嫂。(指名说,完成板书)【设计意图】为了深入领悟本课中“亲人”的意义做好铺垫。借助学生的情感经验初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体会突出重点字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为后面的情感升华和真情诵读打基础,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是重点段,创设情境地引出更能揭示主题,点明文章的情感,概括文章的内容,暗示文章的思路。有了前面感情的积淀,不同方式的读是情感交融后的合鸣,既真挚感人,学习重点又得到了突破。二、深谈“亲人”,交流感受。师:我们还有王佳祎同学的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它,让该同学重复此问题。生: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师:老师在课下特别关注你的问题,所以帮助你整理了一下,你看看这样说你还满意吧?同学们呢,满意吧。生:满意。师:既然满意,让王佳祎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生:声音洪亮地读读文批注交流汇报提示。1、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主批注。从文中的哪些事例感受到他们是“亲人”?选择其中一位联系全文,抓准事例,深谈感受,用流畅的语言讲出来。读后出示明白的手势,学生开始自主批注。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表达。3、全班汇报展示,做好小组和个人补充。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收获颇多,你们刚刚是运用了联系全文、抓准事例、深谈感受的方法来讲“亲人”的。那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讲,看你们还能不能讲。看大屏幕,运用总结概括的方法讲一讲吧。生: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生: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生: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师生总结,完成板书。14、再见了,亲人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师:为了支持志愿军,为了国家早一点和平,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三、诵读“亲人”,情感升华。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大屏幕上面的图片,这就是战士张喜武和李大娘挥泪告别的场面,你们也来帮这个小战士劝一劝李大娘回家吧,别送了。师:谁先劝?生:师:怎么劝?生:师:来,劝吧。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师:通过你的读,我们听出了……生:学生评价。师:听了你们饱含深情地朗读,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比山高比海深、血浓于水的情谊。板书:血浓于水师:朝鲜人民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这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