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我想》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训练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诗歌的内容。2.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二、导入新课1.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范读诗歌,想象诗歌情节。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小声读诗歌,小组交流诗中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1.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2.重点理解词语:悠荡汲取生辉柳絮遥远3.选择重点理解的词语造句。4.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歌1.指名读分节读诗歌,学生评价朗读情况。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交流。3.全班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得更好。第二课时一、课前训练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二、情景导入,揭题师:老师请同学们先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三、检测预习1.自己先独立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又学会了什么?3.出示重点的词和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1)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2)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3)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4)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四、合作交流、梳理问题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时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1)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2)为什么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学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这一环节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五、质疑解惑、适机点拨1.师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互相评一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2.学生练读。说一说每小节写的是什么?3.尝试背诵。六、发挥想像拓展延伸1.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节续编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达出来(比如画出来、朗读出来、写下来都可以)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展示自己的愿望。4.师小结:这两幅图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想像之笔为祖国勾画七、总结检测背诵《我想》板书设计手儿接悠——脚丫连长——我想眼睛装望——自己种飞——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