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试探探究题一、基础题1.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2.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实验操作】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②________,加入等量的镁片。(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4)【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3.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灯丝为银白色固体(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2)图2实验中,________(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A.试管内液体上升B.试管变瘪C.试管内液体变红D.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1)有人提出:实验时没有注意药品的用量,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不纯。猜想一:只含NaOH猜想二: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三:________(2)为了验证猜想一成立,请你根据可选用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并填写以下表格。可选试剂:NaCl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5.某校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________(填“>”、“<”或“=”)7;(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6.某市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请回答:(1)试剂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①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证明原溶液中不含有Na2CO3。②另取少量所得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结合步骤①,猜想一成立。溶液白醋盐酸食盐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7.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在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