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学校四年级语文教学指导书(编号:2014学年第1学期第19号)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型:新授主编人:王华审核人:洪晓琳【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2、情智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4)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手段】媒体再现+自学+讲解+讨论互学【教学过程】过程(一)修改意见一、感情调节,激趣质疑。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海内存知己(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2)连起来读两遍。(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1)齐读(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二、自学互帮,读通课文。自学提示:想熟字记生字,相似字形区分开。难句子反复读,长句停顿就不难。自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题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自学方法:1、对照生字表,读对生字(每个至少读3遍),难写的字寻找记忆方法,写两遍。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为止。3、词语或者课文不会读的可以请教他人。4、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问题,确定最有价值的问题。知者加速:完成前两项的同学,可以担任小老师,帮助学困生,听一听、教一教、评一评。(一)点拨检测,检查交流。1、读词语2、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哪那些方面的知识呢?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几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4、出示问题:(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奇妙在哪里?(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作用呢?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四、学习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奇妙在哪里?把有关句子划出来。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3、齐读4、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5、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7、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适度作业量】1、《每日语文》P2、朗读课文【智者加速】云阳学校四年级语文知者加速册(编号:2014学年第1学期第19号)使用日期:主编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号:【加速一】《补充习题》P【加速二】《补充习题》P过程(二)修改意见一、感情调节,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和国际互联网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说说国际互联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齐读第一段。(1)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2)“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