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孕期,筛查和识别VTE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降低VTE所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手段。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共同讨论并编写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和诊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统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若血栓脱落阻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然而,我国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VTE的防治策略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防治规范尤为必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oyal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aecologists,RCOG)[1,3]、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cietyofObstetriciansandGynaecologistsofCanada,SOGC)[4]、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Health,QLD)[5]、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ecologists,ACOG)[6]、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ACCP)[7]等制定的VTE防治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组织全国的产科专家多次讨论并编写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一、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概述(一)VTE的流行病学现状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增加4~5倍[8]。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总发生率为0.6/1000~1.8/1000,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的时期[9‐10]。妊娠期及产褥期VTE中,DVT占75%~80%,发生率为1.0/1000~1.3/1000,PE的发生率为0.2/1000~0.4/1000[8]。中国香港玛丽医院的数据显示,DVT的发生率为0.4/1000,PE的发生率为0.07/1000[11]。(二)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机制及相关风险因素问题1: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机制如何?【推荐及共识】1-1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的生理与解剖学变化致VTE发生风险增加。(证据等级:专家共识)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生、发展与该时期特殊的生理和解剖学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变化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包括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凝血系统的改变(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等促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蛋白S、蛋白C等减少),血小板功能活化,血液瘀滞,血管损伤,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和盆腔静脉,妊娠期和产后活动能力下降等。以上改变使机体具备了VTE形成的“三要素”(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血管壁受损),从而增加了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风险。问题2: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及共识】2-1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生与合并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及程度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危险程度越高,发生VTE的风险越大。(证据等级:专家共识)VTE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生理性改变的基础上若再合并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VTE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根据不同危险因素的特征,归纳为四大类:(1)VTE或VTE史:包括既往有VTE病史、经过治疗后目前仍存在的VTE等;(2)存在与VTE发病相关的合并症:活动性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1型糖尿病肾病、镰状细胞病、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