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七上文言文复习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8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二则》)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日中不至/吾日三省吾身C、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D、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2、把“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乙文元方认为友人的行为无信无礼,于是他也对客人表现得无信无礼予以回击。B、乙文元方在小小年纪能从容地面对客人的指责,是因为他具有淡定自若的个性。C、甲文讲的是谢太傅一家在大雪天里特意讨论雪景的情形,由此突出兄子兄女的聪慧。D、从主题上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都表达了对儿童聪慧机敏的赞赏。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4分)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食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世说新语·酒以成礼》)(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因共偷食药酒②既而,问毓何以拜(2)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一方说得更有道理?请说说理由。(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8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B、饭疏食,饮水\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吾日三省吾身\日中不至D、有朋自远方来\屠自后断其股2、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注重“学”与“思”的结合。B、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C、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提高。D、孔子赞扬颜回吃粗粮,喝冷水,住在陋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①好与贤已者处,赐②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