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二首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3.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3.能正确认读“晓”等生字新词。4.能正确读写“荷”等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在诵读荷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四、教学准备PPT课件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古诗。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画面,古代的文人也留下了许多赞美他们的古诗。就如,第一单元我们刚刚学过的《咏柳》这首诗?(出示图片)谁来背一背?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什么?生:柳树。2.再看看这幅图片,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小池》(学生背诵古诗)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是荷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二、读好题目,理解诗题。1.提起这首诗,不得不提的一个地方就是——净慈寺了(出示净慈寺图片)(带拼音的词语)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谁来读一读?请你,注意发音要正确,学生一起读一遍。2.就在这风光无限的六月,在美景如画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友人,这友人是——(林子方),面对清新碧绿的荷叶和鲜艳明丽的荷花,诗人杨万里作诗一首。(出示题目)诗的题目比较长,想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谁来试一试?请你,去掉拼音,谁再来读一读。3.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时间送别友人的?生:早上。你是通过哪个字知道的?生:晓。师:晓的左边是日,右边的尧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尧,高也)就是说,尧是高的意思,太阳升高就是“晓”,那么晓就是指早晨。(课件出示)。现在,我们知道了诗人杨万里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和友人的名字,谁来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课题。(贴板书)生齐读一遍。三、读好古诗,读出节奏。1.理解了诗题,想要学好古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贴板书)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注意带拼音的字,是本课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先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再把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指两生读,评价:读的很通顺,字音读的很准确。2.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出示斜线。先听老师读一遍,师示范读。3.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诗,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可以拍着小手打着节奏来读,也可以用你们小组同学喜欢的方式,试着再来读一读古诗吧。4.学生展示。汇报一:学生自己展示。汇报二:小组展示。齐读汇报三:小组拍手展示。师总结:这样用手轻打节拍,像诵读歌谣一样来读,非常有趣。我们一起来一遍。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读诗的方法。这里红色的部分,我们重复读,毕竟西湖六月中,六月中——,孩子们快乐的小手抬起来,轻拍桌面,加上题目,我们一起来一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二过渡:学习古诗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