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农作物秸秆是我省可以就地利用、数量最大的非粮食型饲料资源,全省年产玉米杆、稻草、红苕藤等各类农作物秸秆3700万吨。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省农业厅依托国家级秸秆养畜示xx县项目建设,大力组织实施了“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秸秆换肉奶”工程,将秸秆经青贮、微贮、氨化等技术处理后饲喂牛羊,符合四川人多耕地少、粮食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的省情,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对改变四川“一猪独大”状况,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丰富“菜篮子”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为深入了解“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秸秆利用促进牛羊产业发展,2014年10月至11月,省人大农委会同农业厅组成调研组,分别前往凉山州、xx市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xx市、xx市、xx县的部分现代牧场、肉牛养殖场、奶牛养殖场、养羊户、专业合作社等实地调研,并与当地人大、政府相关部门、养殖业主和专业合作社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省“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基本情况(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省人民政府制发《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9〕14号),明确提出了实施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大力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决策部署。一些市(州)高度重视,将秸秆养畜作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狠抓落实。xx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了《关于推广蜀宣花牛突破性发展优质肉牛的实施方案》,均把利用秸秆养畜作为重要内容;xx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编制完成《XX省xx市秸秆换肉奶节粮型生态畜牧业示范工程发展总体规划》、《xx市以秸秆换肉奶产业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极大促进了“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第1页共5页(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国家对草食性畜牧业扶持的各项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农业部于1992年开始在我省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畜示xx县项目,22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1.2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66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3542.8万元。各地也在土地、资金、环境治理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凉山州对青贮窖建设按平方给予补贴,对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或奶牛、50头以上肉羊的农户给予奖励,对投资建造大型秸秆青贮、氨化加工作为一个地区秸秆商品型集中利用的企业给予奖励。xx市将牛羊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每年安排牛羊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重点用于品种选育、技术研究、科技推广和基地建设。xx县财政2013年给予农户秸秆利用、圈舍修建、能繁蜀宣花牛母牛等补助达到400万元。(三)项目示范推动有力。通过实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秸秆利用。自实施秸秆养畜示xx县项目以来,全省共建设国家级秸秆养畜示xx县71个次,项目县秸秆处理利用率达30%以上,秸秆饲用率超过40%。xx市建立了52个示范场,新建青贮设施4807立方米,新增青贮处理秸秆能力36000吨;改(扩)建牛舍65372平方米;新建粪污处理池4506立方米。xx市成立秸秆养畜工作技术小组,开展进村入户给予指导和技术推广,每年召开草食家畜规模养殖场业主培训会和秸秆青贮现场培训会,全面提高了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秸秆处理利用率逐年上升。(四)秸秆利用成效显著。一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如xx市科学建设玉米制种基地,将于今后几年在安宁河流域新增6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总规模达12万亩。同时利用养殖基地产生的肥料(牛羊粪尿等)还田发展玉米制种基地,实现生态循环。二是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鼓励养殖户大量收购本地秸秆,积极探索秸秆青贮商品化生产。如xx市草坝镇一养殖户投资购买秸秆青贮成套设备,收购周边乡镇玉米秸秆进行集中青贮,2014年加工300余吨,既满足了养殖场饲料需要,又向附近养殖场提供了商品化秸秆饲料,走出了一条秸秆开发利用新路子。第2页共5页据统计,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