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改进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途径探析发布时间:2022-08-01T04:10:01.311Z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3月总第401期作者:杨燕玉[导读]单纯用一次评价来衡量教师的优劣,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动性的发挥。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靖圆中心小学363000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评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基础,也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富有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成为满足教师高层次需求,引领、帮助、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力武器。关键词: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个体差异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1.目前,多数小学对教师的评价还沿用奖惩性评价即绩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注重对教师教学成果和业绩的考核,发挥了评价对教师的强制管理作用。传统的评价体系的弊端充分显现出来:对教师的评价不管内容和性质如何,不管能不能量化,一律采取划一的量化打分方式,不利于对教师的全面评价。单纯用一次评价来衡量教师的优劣,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动性的发挥。2.学校对教师评价考核的重点往往放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导致大部分教师只追求学生分数,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没有精力去深入学习业务知识、主动创新、提高个人综合素养。3.很多学校在教师的评价工作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家长、同事等,却没有机会参与。而教师本人在评价中更是不能主动参与,对评价结果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不免使评价流于形式。4.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将所有的教师用统一标准进行量化排序,忽视了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不能反映出教师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教师之间、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团结合作,而且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二、“双减”背景下改进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途径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但是“双减”政策的推出对当前的评价制度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以教师评价为手段来监督整个教育过程,使之更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评价体系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与发展,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团队的良性发展,帮助学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1.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合理构建体系。(1)评价即规范。我们要通过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帮助教师明确学校相关规范,准确定位工作职责,熟悉教育教学模式。评价即引领。我们要通过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引领教师明确专业成长目标,建立自身发展规划,清晰自我提升路径。(2)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公正、公平、公开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整体发展情况。(3)可行性原则。工作评价应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明了、简洁,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4)持续性原则。评价工作需持之以恒,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修改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群体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制定还是调整,都要及时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5)发展性原则。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尊重教师的人格和个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设计评价体系。(6)多元化原则。整个评价体系中,对教师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切忌单一,要涵盖师德、教育教学业绩、个性特长、潜能发展等多方面内容。2.学校管理者积极推动与构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1)制定与奖罚标准挂钩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本身应具有奖惩依据的功能,学校管理者应积极作为,把握好尺度,处理好评价中奖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奖惩为中介目的,以发展为终结目的。这种评价制度仍注重对教师在一定阶段内的素质、职责、绩效等方面的考评,为奖励、晋升、加薪等提供依据,达到激励优秀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的作用。(2)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