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我是情绪”为主题,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设计一份心理教育作品。VIP免费

以“我是情绪”为主题,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设计一份心理教育作品。_第1页
1/7
以“我是情绪”为主题,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设计一份心理教育作品。_第2页
2/7
以“我是情绪”为主题,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设计一份心理教育作品。专家观点EPERTOPINION专家简介TrendTouch系列主题演讲邀请到芬兰阿尔托大学设计学博士、荷兰TUDelft工业设计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及体验设计教师,薛海安老师。薛老师现阶段的研究专注于DeignforEperienceandWellbeing,并将于2022年5月在TUDelft工业设计工程学院升任助理教授。此次演讲将分享体验设计中第一人称方法的有关内容,以下是根据演讲内容整理而成的文章:非常感谢蔡老师的邀请和组织,让我有机会进行这场跨时区、跨空间的分享。我曾经在北航、北理完成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随后的8年时间辗转英国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和阿尔托大学开展博士研究,期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帕森斯学院和考文垂大学。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到代尔夫特大学任教,从之前的艺术背景跨越到代尔夫特的工程科技背景。我的博士研究聚焦于「怀旧」,从文化、体验和设计战略三个角度展开,覆盖面非常广,超出一般博士论文的范畴和要求,所以博士念了很久。设计界自2000年左右开始关注体验设计,诺曼(NormanD。A。)在《ProductEperience》这本书的序章中提到,“设计的焦点已经从物体本身转移到与物体交互所产生的体验”,以下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学术著作。尤其是2022年出版的《ProductEperience》这本书相当于是奠定了体验设计的基础,近期的学术探讨则聚焦于我们为什么要做体验设计,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幸福感。回顾体验设计中的研究内容,我们会发现学术界默许了以下三个假设的存在和合理性,并且从未讨论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人为本(Human-centredne)对体验的客观理解(Objectiveundertandingofeperience)理性的设计流程、方法和工具(Rationaldeignproce,methodandtool)这些听上去很科学,也是过去20年代尔夫特大量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强调以人为中心、优化体验设计流程、增进设计师对体验设计的客观理解和开发测量方法、工具。但在朝着这个方向走了2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种研究范式的局限性。这三条假设主要受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影响而形成的,塑造了当今学界和业界的思维,它们虽然正确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条件。当下设计学科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和建设,我们首先需要打破这三条假设,建立新的话语权。1、“用户-设计师”联合体Uer-deignerunity最近我们系名从工业设计改成人本设计(Human-CenteredDeign),足见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在业界和学界的影响,但是“以人为中心”里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理论上强调的是使用者(uer)和各种利益相关者(takeholder),并不是所有人。这是“可用性(uability)运动”背后的逻辑基础"uerarenotdeigner,deignerarenotuer",是一种把设计师和用户分开的二元论。我把所谓的human-centreddeign改成non-deignercentredne,强调的是非设计师中心的设计。这种二元论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会困惑如何把凭借自身经验形成的领域认知放进研究报告中,因为这些并不是从使用者身上获取的。2、互为主体Interubjectivity“客观地理解体验”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对主观体验的客观理解是否可能?所谓的客观理解是心理学上“行为主义”的概念,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和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一样,需要拿到可观测的数据。行为主义认为询问得到的结果不属于正当的数据,正当数据应该是这个人行为上有哪些动作和表现,或是脑部扫描得到的公共可观测的数据。设计学科一直很希望被认可成为科学,所以用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要求自己变得客观,要求研究员有客观超脱(detached)和局外人的视角(outider’pointofview),不能被研究对象所影响或影响你所研究的对象。这其实是主客观的二元论,我们研究的体验本身是很主观的事情,但主观的体验不能用完全客观的手段来理解。过去的7-8年里,我们在代尔夫特做了很多关于用户情绪的研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作为研究人员,我们自己的情绪经历(emotionalepiode)对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有影响的。虽然我们的研究是基于搜集到的用户数据,但其实每一种情绪的确定首先要符合我们自己的体会,即我们曾经历过或者可以想像在未来的其中一刻会经历类似的情绪。因此,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以“我是情绪”为主题,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设计一份心理教育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