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说明书(10)申请公布号CN101922189A(43)申请公布日2010.12.22(21)申请号CN200910148308.X(22)申请日2009.06.15(71)申请人刘伟杰地址110001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八马路95号2-5-1(72)发明人刘伟杰(74)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51)Int.CIE04B2/88F24J2/32F24J2/30F24J2/48C03C17/00C03C17/02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54)发明名称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及利用真空玻璃对其进行封装的方法。如此形成的太阳能光热幕墙可以在作为建筑物围护材料的同时,把采集到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供建筑物使用。与传统太阳能集热器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实现了与现代建筑的真正无缝一体化,同时具有光热转换效率高、启动速度快、临界工作温度低、热损失小、使用安全和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等优点,是一种新型太阳能光热产品。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在保持其传统功能、观感和施工安装方法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采集功能,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建筑材料。法律状态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权利要求说明书1.一种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由两块平面或曲面真空玻璃,即向阳真空玻璃110和背阳真空玻璃120,及封装在它们夹层中间的超薄热管太阳能集热器130构成,其特征是:a.上述超薄热管太阳能集热器130由位于其下部的工质蒸发室133、位于其上部的工质冷凝室134,及位于该蒸发室和冷凝室之间的工质导流梳137构成;b.上述工质蒸发室133由向阳真空玻璃110和背阳真空玻璃120之间的夹层空间形成,在该空间内的向阳真空玻璃壁上安置有吸液芯板135,其是一个含有显微毛细管网络的薄片构件,可以利用合适的毛细多孔材料制成,其作用是吸储工质、提供输送和分配工质所需的毛细驱动力、及作为工质的显微蒸发囊;c.上述工质冷凝室134由背阳真空玻璃120的内层玻璃上的方洞形成,而其外层玻璃上因为该方洞而暴露出来的部分表面形成工质冷凝室134内的冷凝壁;d.上述工质导流梳137被安放在背阳真空玻璃120的内层玻璃上的方洞的下缘处,其梳齿间隙为工质蒸发室内产生的工质蒸汽流向工质冷凝室提供了通道,其梳齿上的导流沟帮助在冷凝壁上形成的液态工质回流到吸液芯板上。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吸液芯板135系由直接烧结在所述工质蒸发室内壁(向阳真空玻璃壁)上的玻璃微珠堆积体制成。具体制法如下:a.将合适直径的玻璃微珠与粘结剂调成浆料;b.将上述浆料印刷或喷涂在向阳真空玻璃朝向蒸发室一侧的壁上;c.放入加热炉,缓慢升温到玻璃微珠软化和熔化温度之间的某一温度,令浆料中的粘结剂挥发、玻璃微珠之间及其与玻璃基体之间的接触点被熔合,但玻璃微珠之间的大部分孔洞仍被保留。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工质冷凝室134由向阳真空玻璃110及背阳真空玻璃120的内层玻璃上的方洞形成,而它们的外层玻璃上因为该方洞而暴露出来的部分表面分别形成上述工质冷凝室的前冷凝壁和后冷凝壁。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向阳真空玻璃110的外层玻璃采用镀有抗反射膜的高透过玻璃制造。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向阳真空玻璃110的内层玻璃表面镀有具备高光能吸收率和低红外发射率的选择性吸热膜。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背阳真空玻璃120的内层玻璃采用吸热玻璃制造。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背阳真空玻璃120的外层玻璃表面镀有红外线反射膜。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向阳真空玻璃110的内层玻璃表面镀有具备高光能吸收率和低红外发射率的选择性半透明吸热膜,其透明度可以通过改变该吸热膜的材质、厚度和纹理图案来设定。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所述吸液芯板具有与其玻璃基板(即向阳真空玻璃110的内层玻璃)对面一侧吸热镀膜相同的纹理图案。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热玻璃幕墙,其特征是形成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