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VIP免费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_第1页
1/4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_第2页
2/4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_第3页
3/4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1课时)二班屏山中学:李琴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究,亲历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理念。二、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刚学完从个体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然而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以及有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作为铺垫,进一步从宏观方面(也就是种群和群落方面)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同时,也为学习《生命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把这节课安排为2课时,下面是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2、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二)、教学难点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引入新课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前面3章我们都是从个体水平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然而,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离不开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个体,因此,后面我们从种群和群落水平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控。从而引出什么是种群?(二)、种群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2、学生判断: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一块朽木上全部的真菌(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能够自主总结出种群要符合“同一区域”“同种”和“全部”三个标准。(三)、种群的数量特征提问:宜宾市的所有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吗?(可以)如果你是宜宾市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分管领导,你对宜宾市人口种群会关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回答,绝大数学生会答到数量)进一步提问:我看到了十只蝗虫数量是多还是少?(学生回答)如果我看到一片树叶上有十只蝗虫呢?(学生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仅仅只知道数量是不够的,从而引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在单位时间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学生没有答到的或没答准确的,教师补充并举例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3、迁入率、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下面一个2m2的草地,代表蒲公英,现在请同学们尝试估算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多少?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学生进一步理解种群密度,同时引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估算法: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学生阅读教材P60-61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样方法:①、概念P60②、取样方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代表这块草地)和上面画了很多的图形(代表各种植物),其中五星代表双子叶植物,让学生来调查这块草地上的双子叶植物,怎么做?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得出根据地段的形状: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③、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但以调查对象和个体数的不同,样方的面积有所不同。那样方一定是正方形吗?(不一定,也可以使圆形,只是正方形比较容易操作。)提问:有同学在调查取样时,看到这个地方有一坨牛粪他就不取,对吗?(学生回答)④、取样原则:随机取样,这样才能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然后展示我取得一个样方,蓝色圆圈代表某双子叶植物,请同学们数数这个样方中某双子叶植物的数量。学生回答并交流,得出计数原则。⑤、计数原则:计数样方内所有的个体,处于边界上的个体是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⑥、计算种群密度:先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记为N1、N2、N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