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VIP免费

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_第1页
1/4
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_第2页
2/4
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_第3页
3/4
题目: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作者姓名:贺芳性别:女学校:河南省台前县曹杨韩小学联系电话:1352393237012012年河南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参评论文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台前县城关镇曹杨韩小学贺芳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从上一教学环节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称为过渡语。有些数学教师认为,数学不像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精美的语言讲究的过渡,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学生听的懂就行了。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过渡语的恰当运用,能对课堂效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过渡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恰当地利用过渡语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本文就是围绕这个小问题展开的叙述。关键词:小学数学过渡语过渡语的科学设计与合理运用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教学环节引入到下一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诸环节的无缝连接,达到教学的结构美。开课前干净利落,内容鲜明的过渡导入,入题迅速,不露痕迹地引进教学内容,课中运用迁移规律搞好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过渡笔者经过了几次磨课和推敲,对过渡语的使用颇有心得,现将教法体会介绍如下。一、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我上公开课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由于是在外校借班上课,同学们对我比较陌生,再加上来这么多观摩的老师。上课铃一响孩子们突然紧张了。我这样说过渡语: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孩子聪明可爱,这次一来,亲眼目睹果然名不虚传,一个个倍有精神。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想见你们的心情太迫切了,太激动了,以至于忘了吃早餐,现在呢,老师有点饿了,你能帮老师选一下早餐吗?老师这有:牛奶、豆浆、蛋糕、饼干四种食品,你帮老师在饮品和点心中各选一种,好吗?可以怎样选,谁来说说。干净利落,内容鲜明的过渡导入,入题迅速,不露痕迹地引进教学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已经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整堂课学生学习轻松了许多。二、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数学知识是有系统、互相联系的。在一系列知识之间,往往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所以,学习后次复习前次,以旧引新是必要的。然而新知识既是发展,就与旧知识有所不同,其间是有坡度的,如何搭好它们之间的桥,则成了教学的关键。1.如果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学习这部分知识,2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需要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要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并重点理解。以246÷5为例,商49平均分了246吗?(不是)那么是平均分了多少?(245)验算时只用商、除数能行吗?应该怎么办?引起学生议论。经过讨论可顺利地使学生掌握新的规律和验算方法。2.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要突出连接点。如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讲课前复习一步减法应用题:“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15个还剩多少个?”这是旧知识,我们认为这道题中的商店里有24个皮球这个已知条件,可以用另外的旧知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于是提问:“如果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可以用两个什么条件?”学生马上就可以答出:“换成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18个花皮球”或换成“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老师给予肯定:这就组成了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既然大家可以变化得到就可以解答出来,于是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就是在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做文章,形成了容易解答的一个新知识。这样过渡自然,教学效果好。3.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要突出共同点。如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们认为它是以百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为基础,后者多了十位不够减、百位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但无论哪一位不够减,处理方法都一致,即有共同点,就是“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以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法,再把新法归为旧知识,过渡自然,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学课中过渡的运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