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策略应以攻心为上摘要:“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本文作者以为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以此为准则,教师的工作必将事半功倍,无往而不胜。攻心,能控制自己的心灵,了解学生心理。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应是学生的身体,而应是学生的心灵。关键词:攻心为上心理控制心罚《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以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攻城,是以武力去征服,比如:学生做错了事情,抓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就接着骂,直到他服贴为止;让学生学习,强力胁迫,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必要时请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到校等“法宝”。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可是,攻城时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反抗。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服从了,心里也必然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其次,在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损伤。由于是强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一时冲动,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会伤及自己。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教师强迫,但却是教师的目的。因此,我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强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一些教师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攻心,还要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击?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算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就麻烦了。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如此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更加显得重要了。教师要知道,自己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的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本着保护学生、保护自己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我们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不。错误是要用心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譬如说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不公正的表扬和批评都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不公平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的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此言不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运用,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