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研究》课程大纲SpeechCommunicationofBroadcastingandHosting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目的重在讲授播音主持语言传播艺术的发展历史、创作理论及相关业务问题,使学生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科总体有宏观的把握,并对本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有基本了解,初步奠定研究分析问题的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发展研究1.语言传播发展历史概况2.现阶段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状况第二讲对播音主持语言的认识1.对于语言的基本认识——语音、语法、词义2.播音主持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样态3.播音主持语言的特性4.播音主持语言的发展第三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本质研究1.对语言传播本质的理解2.传播特征3.研究方法阅读材料:1.秦琍琍.口语传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3.林焘.语音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张颂.中国播音学(修订版)[M].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第四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体系研究1.学科内涵与外延2.学科支撑3.研究体系第五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创作研究1.创作观念2.创作原则3.创作分类阅读材料:1.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3.李洪岩.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第六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业务研究1.业务范畴与业务能力2.实践练习第七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艺术研究1.艺术特征2.艺术功能3.艺术追求阅读材料:1.毕一鸣.语言与传播[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张晓锋.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3.佚名.用声音传播,人民广播播音70年回顾与展望[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第八讲播音主持语言传播文化研究1.语言传播文化内涵2.语言传播文化心理3.语言传播全球化与民族化阅读材料:1.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3.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三、教学方式1.讲授法。通过主讲教师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的讲授,引导学生接触经典文献,熟悉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思维的习惯,启发学术问题的生成。2.研讨法。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结合学术研究前沿信息,自主寻找答案,最后得出结论并经历集体研讨的检验。由此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与学术表达能力。四、教学评价评价标准与重点:以是否实现预设教学目标为主要评价标准,即认知、技能与情意三个方面的目标,同时注重评价教学过程中所能够实现的其他功用,尤其是注重整体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质的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记录,注重评价学生是否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是否由此过程而有所提高和发展;本课程以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研讨为主。在本学期里,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做一次专题发言,是指在本课程所列专题中选择一个做主题发言,每次专题发言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发言者要做好充分准备,最晚要在每次上课前两天将发言稿(5000-6000字)交给或用e-mail发给大家,发言之后要接受大家的质疑。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不能当场回答的或者未阐述清楚的,在下次课开始的时候,用5-10分钟的时间回答或进行补充阐述。专题发言者应该将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背景以及主要参考资料要做较明确的交代。2.期中课程小论文或读书报告3.期末口试或学习心得展示汇报,注重评价学生个性化的课程学习成果与情意养成状况。五、学习资源教材:1.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资料: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5.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J].2010.6.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5.7.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广播学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