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课教师:学科:生物课时:1总课时数:2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过程与方法1、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2、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导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产生认知矛盾:怎样才能看见它们?认真观察,讨论问题。激发兴趣,自然引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10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2二、动1、教师展示木耳、蘑菇、长“毛”的馒头,引导学生观察真菌。2、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污染。④要进行恒温培养。3、有关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留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师生共同解决疑问4、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真菌和细菌?5、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三、总学生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细菌,应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从而引入学生主动探究真菌的相关知识。教师建议学生先看书后观察、讨论,知道如何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1、菌落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物、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25分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3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四、落练习册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师生共同做练习册5分落实知识10分板书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观察菌落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