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原理》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填空题1.学前教育肩负着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答案]保育2.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答案]学前教育问题3.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答案]政府保障4.标志着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的是创立的幼儿学校。[答案]张之洞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湖北。[答案]武昌6.福禄培尔将幼儿游戏分为三类:身体的游戏、和。[答案]感官的游戏;精神的游戏7.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主要以其鲜明的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是其特色。[答案]政治8.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答案]陈鹤琴9.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答案]孺子室10.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和。[答案]艺术活动;文学活动11.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和。[答案]感官练习;初步知识教育12.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探索的学前教育理论。[答案]国外学前教育理论;中国化13.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答案]福辽莉娜;克鲁普斯卡娅二、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2.家庭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3.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4.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答: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已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以访谈、文件、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2.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和原则的基本观点。答: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前儿童形成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最终和最根本的目的。儿童教育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应配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2)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4)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3.简述陈鹤琴关于中国幼稚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观点。答: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是整个教学法。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4.学前教育为何具有儿童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的表现?答:学前教育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墓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3、5岁半时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