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别让孩子“怕”,千方百计让孩子“发表”大作1,家长困惑:我的孩子读五年级了,可是一提作文就讨厌,总是很害怕写作文。作业中一旦有篇作文,那就吃饭不得,睡觉不香。憋几个小时,勉强写出一篇来,句子也不通顺,看完了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盼盼心语:要千记百计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不要让孩子觉得“害怕”。孩子害怕作文,这很正常。问问我们周边的大人,也有很多一写东西就头疼,何况是一个不会写作的孩子呢?所以我们先要理解孩子。孩子“害怕”作文,主要是写不出,写不好,没有受到鼓励,作品受了太多的打击:老师的评说,父母的责问,分数的失败。其中分数的打击最直接,每次费尽心力写完一篇文章,在忐忑的等待中,得来一个不好不坏的“合”,甚至是残酷的“不合”,多闹心啊!没有愉快的体验,兴趣当然越来越没,受到打击一再积累,最后当然是“谈虎色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赶紧跨过去。天长日久,冰冻三尺,要解冻就更难。说了这么多,到底如何来应对“害怕”呢?其实,作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广积薄发的过程,作文指导是有一定技法可循的。只要我们指导得法,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训练,要写好它并不是个难事。从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段的孩子们写作文,没有什么低段高段之分,只有句子,段落,篇章的到达层次之分。这么说吧,一个高年段的孩子,如果句子没写好,没写顺,段落肯定写不好;段落写不好,篇章当然也就没人喜欢看。相反,一个低年段的孩子,如果句子写好了,他会自然而然地写好段落,段落写得好,篇章立意的教学自然而然地也可以提前,所以经常有三四年级的孩子,作文比六年级的孩子写得好的现象。低年级的孩子重在教导,高年级的孩子重在引导。也就是说,低年级的孩子,我们要传送给他很多东西,加强字词、句式等方面的指导和储备;高年级的孩子,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有了一定基础,那么侧重点就在思维的启发,构思立意的技巧,我们的指导重点在思维与选材,不宜指导过细,干涉过多;还有一种孩子,说话干巴,写起来晦涩,这类学生还得回到写话写段方面,加以练习。的确是写作能力有需要指导的孩子,说明他并不适应学校里老师的大班教学,我们就要花时间指导,技巧不通,靠孩子自己去悟,那是很慢的。技巧指导的方面,也不神秘,我将在后面的发贴中,就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慢慢来谈。当孩子习作中,有进步的可取的地方,(总会有这样的一两处,最初,我们不妨带上放大镜去找)我们要及时发现,加以表扬。一些好的习作,不妨找多种方式“发表发表”。写的非常好的,向各大报社投稿,参与一些作文竞赛。写得比较好的,来人来客,向客人发表发表客人的几句表扬,对孩子的写作动力可是很大的促进。再次一步,可挑写得好的语句段落,向“孩子爸”“孩子妈”“孩子爷爷奶奶”发表……总之,只要孩子用心写的习作,我们就戴上“放大镜”,来找他字里行间的才思火花,小心呵护,把它养大,千万别几句指责,让火花没亮一下,就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