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除基因突变外,还有哪些变异?这些问题要集中在本章解决。本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此外,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种呈现方式既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又为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留有一定空间,以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启发式引导、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引导思维探究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的教法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辅以多媒体演示,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认识到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2)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缺失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3)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可能导致它所编码蛋白质及相应细胞功能发生改变,带来致命后果。(4)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5)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得应用,能够完成低温诱导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实验(6)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7)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8)进行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搜集分析资料了解基因诊断在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重点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以及意义。(2)基因重组的类型与意义。(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理解。2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本章包括三个专题。分别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本章教学可用5课时,第1节可用1课时,其他各节可各用2课时。专题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想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专题二《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专题三《人类遗传病》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控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由于课程标准对人类遗传病的要求只是了解水平,因此教材辅以实例,简要介绍了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31.教学内容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的内容。关于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减数分裂”中做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列为重点内容。但“基因突变”则是全新的内容,且学生在前面章节学习的“生物的遗传”都是围绕着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展开的,而“基因突变”则是围绕基因结构的不稳定性阐述生物的变异,是学生认识生物由“不变”到“变”的转折点,因此可作为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基因突变的类型,即基因突变后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推理以及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理解甚因突变和甚因重组的章义则是要求学生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加以理解。鉴于此,将甚因突变的类型、意义和基因重组的意义确定为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基因重组的概念作为重点。2.学习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前面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