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第一部分概述一、前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脉缺血发作、脑卒中等。我国临床医师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对于VTE的认识还有待提高。VTE是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错综复杂,制订一个综合性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指南,对于提高临床医师的防治意识和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二、指南编写方法第二部分静脉血栓性疾病PTE和DVT合称为VTE,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DVT,PTE是DVT的并发症。PTE和DVT具有相同的易患因素,是VTE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一、肺血栓栓塞症(PTE)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占肺栓塞的90%以上,通常所称肺栓塞即指PTE。(一)诊断建议基于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的策略,对急性PTE进行诊断和评估。1.疑诊:【推荐意见】(1)推荐基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筛选可疑的PTE患者(IC)O(2)疑诊PTE的患者,推荐根据是否合血流动力学障碍,采取不同的诊断策略(IC)o(3)推荐基于临床判断或应用临床可能性评分(简化的WelIS评分、修订后的GeneVa评分星表)联合D-二聚体筛查急性PTE(IA)。临床评估低度可能的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临床除外急性PTE;如D-二聚体检测阳性,推荐行确诊检查(IA)o临床评估高度可能的患者,推荐直接行确诊检查(IA)。【推荐意见说明】单纯临床可能性评估为低度可能或单纯D-二聚体检测结果阴性均不能除外PTEO评估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时应该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D-二聚体的正常阈值应该根据年龄进行修正。对临床可能性评估为高度可能的患者,D-二聚体检测阴性的可能性比较低,无论D-二聚体检测结果如何,基于临床经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应进行影像学检查。2.确诊:【推荐意见】(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TE疑诊患者的诊断策略:如条件允许,建议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或排除PTE(20o如无条件或不适合行CTPA检查,建议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如发现右心室负荷增加和(或)发现肺动脉或右心腔内血栓证据,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建议先按照PTE进行治疗,在临床情况稳定后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2C)。建议行肢体静脉加压超声检查(CUS),如发现DVT证据,则VTE诊断成立并可启动治疗(20o(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疑诊患者的诊断策略:推荐将CTPA作为首选的确诊检查手段(IB)o如果存在CTPA检查相对禁忌(如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妊娠等),建议选择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等其他影像学确诊检查技术(2B)o【推荐意见说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指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的临床情况,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πι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24OnlmHg,持续15min以上,需除外新发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及脓毒症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血压下降。CTPA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内栓子的形态、范围,判断栓塞的急、慢性,测量肺动脉及心腔内径,评估心功能状态;结合肺窗还可观察肺内病变,评价合并症及并发症。受CT空间分辨率影响,CTPA对于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子的评估价值有限。3.求因:【推荐意见】(1)急性PTE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尤其是某些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制动因素等)(2C)。(2)不存在急性可逆诱发因素的患者,建议探寻潜在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炎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2C)o(3)年龄相对较轻(V50岁)且没有确切获得性危险因素的急性PTE患者,建议进行易栓症筛查(20o(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