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13课)景泰二中葛建泰三维目标: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4.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影像)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多媒体展示)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3.本文的说明顺序(1)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提示(多媒体展示):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板书)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三、质疑释疑,合作探究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