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设计玉溪第三小学胡云华[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文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什么事情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千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本篇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写了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在天空中。二、三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写了大多数的蒲公英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落到了黑黝黝的泥土中,但是有两粒种子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做法。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写出了不用做法种子的不同命运和结果。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故事之中,同时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法突出人物个性,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强化了表达效果,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字只认识不默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泊”和“降”。会用“嘱咐”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过程于方法方面:(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感悟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2.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引导学生以“我要把家安在(),因为()。”为话题,作为读书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以读书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大胆表述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领悟课文,表达个性化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多媒体出示:蒲公英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小绒球。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吗?2.板书课题:8.蒲公英齐读课题。3.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说吗?(生自由答)4.师简介蒲公英。多媒体出示:(蒲公英别称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冬末春初时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训就像白色绒球,有风时随风飞散。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如下:(指名读出自读要求)(1)画出生字词,读谁生字字音;(2)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2.检查自读情况:(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生字词。可爱嘱咐降落伞生根长叶黑黝黝波光粼粼亲切泥巴金灿灿竞相开放迷惑湖泊富翁指名读,齐读,指读。(注意两个多音字“泊”“降”及“黝、翁、粼、嘱咐”的读音)(3)(进行表扬、鼓励,小结,增加难度)多媒体出示句子:①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②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A.指名读,学生评议。B.出示停顿符号,再齐读。(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生:4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找愿意读的学生,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样植物叫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对蒲公英种子不同想法及不同做法认真加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