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良性肿瘤(经蝶骨垂体部分切除术)临床路径一、垂体良性肿瘤(经蝶骨垂体部分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良性肿瘤(ICD-10:D35.2)行经蝶骨垂体部分切除术(ICD-9-CM-3:07.6201、07.6200x00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Cushing征等。2.辅助检查:(1)检查视力、视野;(2)1个月内头颅MRI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描);(3)头颅CT。3.实验室检查:可出现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经蝶骨垂体部分切除术。2.术后酌情行内分泌激素治疗。3.术后酌情行放射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35.2垂体良性肿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以下“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为排除入径的标准:合并脑积水,垂体卒中,严重垂体功能低下(超过三个垂体激素轴受损);动眼神经损伤,明显海绵窦侵袭,Knosp3B级及以上,Hardy-Wilson分级3级及以上)(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2)内分泌检查(可于住院前完成):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者),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头颅CTA。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皮质类固醇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方式:经蝶骨垂体部分切除术。3.手术内置物:硬脑膜修补片。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或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冲洗鼻腔)、激素、止血剂、脱水药。5.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6.病理:冰冻(视情况而定),石蜡切片。(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CT,根据垂体腺瘤类型复查相关激素水平。2.术后常用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视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