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韩语课心得11VIP免费

韩语课心得11_第1页
1/4
韩语课心得11_第2页
2/4
韩语课心得11_第3页
3/4
韩语课心得11电师(1)班周烨2011105443019近年来韩流盛行,我深深被韩剧中各种虐心的剧情所吸引,同时也被他们各种小清新的风格所折服,但是最令我倾倒的是我的偶像——权志龙,我梦想着我可以到韩国看他的演唱会并且可以跟他对答如流,所以我毫不犹豫的选着了韩语课。学了几节韩语课后,我就想着为什么韩流在我大天朝如此盛行?想了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郑小红在文章中提及到:中国文化可以历经5000年仍然保持原有风貌,保持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模式,这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分不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心理文化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不仅不能消化、吸收外来文化,还有可能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从而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社会强烈的宽容气氛,甚至使得一些独立性很强的外来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于中国文化的整体之中。纵观中国百年文化史,总有各国影视掀起的“风潮”。民国时期充斥好莱坞电影,五十年代大兴苏联电影,六、七十年代风行朝、越及东欧国家电影,七、八十年代刮起“日本风”,印度电影甚或墨西哥电视连续剧也曾受中国观众喜爱。近些年来,中国观众突然又迷上了韩国影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7]。朴光海认为中国人对韩国文化没有抵触或反感情绪,历史中国与韩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传统往来关系,在文化方面也没有发生过直接的冲突[8]。这也说明了其包容性。罗媛媛、陈久国、刘从德也持有此种观点,认为“韩流”现象在中国兴起的内因是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包容性[9]。(二)儒家文化的同根性中韩两国同处东亚,既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又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曾领先世界,受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追捧。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曾是统领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的根本思想。由此沿袭下来的“韩流”和当今中国的思想文化,二者在内涵上具有同根性。“韩流”中体现的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崇尚礼仪、严律自醒、和则大同等思想让中国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曾在中国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大长今》,其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部剧中,在主角大长今的身上很好地体现出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正是因为长今做到了“仁、义、礼、智、信”,才会有她在朝鲜历史上的“惟一”。遗憾的是作为女性,在朝鲜社会里,她不可能像男性那样“治国平天下”,然而,观众也因此才能看到长今对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孝顺、对闵政浩的互敬互爱、对御膳厨房姐妹们的忍让友爱、对朋友的设身处地的考虑、对厨艺和医术的精益求精;才能看到她为了做出对饮食者有益的食物,即使是面对皇上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以及为了治病救人宁愿自己做实验;才能看到她恪守宫廷礼仪、制度和做人的正直、善良、坚忍与宽容。同时,韩尚宫和郑尚宫的正直、认真、忠诚,中宗的成人之美,连生的深厚姐妹之情等都让观众感受到令人愉悦的儒家传统品质。(三)韩国文化的吸引力“韩国制造”一进入中国市场,很容易就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消费者的青睐,这与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吸引力是分不开的。下面以韩剧为例,笔者认为,韩剧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表面上的热闹华丽、精致养眼;2,内在的能抓住人心的真情实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韩剧体现了大众文化的魅力。纵观韩剧,似有以下几个特点:1,演员好看,女主漂亮、男主帅气;2,情节感人,动辄就有主角患上绝症,疯狂赚取观众的眼泪;3,场面华丽,优美的风景、时尚的服装造型;4、能满足观众的欲望,男主多是多金的“王子”,女主多是平凡的“丑小鸭”,但两人的爱情总会苦尽甘来。总之,韩剧围绕亲情、友情、爱情三大主题,创造出了神话韩剧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能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的情感随之跌宕起伏。韩剧用健康向上的基调谱写人生真情。韩国电视剧注重刻画人物的细腻笔触,从故事里面透着一股向上的执著,那里的主人公总是满怀信心地期待明天,让许多年轻人看了韩剧以后,觉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四)“哈韩”一族的求新性青少年是社会上精力旺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韩语课心得1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