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回忆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的这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2、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到处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琴摔碎了,终身不早弹琴。)3、听了某某同学的讲述,你听出了伯牙与子其是什么关系?(朋友知己知音)二、品味知音1、自主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伯牙与子其的纯真友情,再划出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即导学提示)2、自主、合作学习。3、小组汇报(一)相遇知音【预设】生1:我们组来汇报:课文从两个方面写了伯牙与子期的纯真友情。即:遇到知音怀念知音。下面我们组从遇到知音来谈谈体会。生2:请大家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可以体会到他们志向、爱好相同,他们共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生3:请大家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可以看出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会拍着手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挺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棒极了,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钟子期想伯牙之所想,对音乐的感受已经不用更多的语言来交流,心灵已经融为一体。这难道不是知音吗?生(补)从四个“善”来体会。前两个是喜欢,擅长的意思。一个喜欢弹,一个喜欢听,可以看出他们对音乐的钟爱。后两个“善”字表示赞叹的意思,说明子期对伯牙弹奏技艺由衷赞叹。师:从何处可以看出紫气很欣赏伯牙的弹奏?(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朗读)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在高山流水。除了峨峨的泰山,洋洋的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在那些动人的场景?你会怎样赞美他?(课件出示)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志在——,钟子期曰:“善哉————————!”(情景表演)师:把你的赞美读出来吧!生4:我还能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到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只在清风,明月。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啊!(二)知音之死【预设】师: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仅仅是知音吗?这简直就是——知己师: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对伯牙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1我们组来汇报怀念知音这部分。我再读读这句令人伤感的话生2:子期死了,当伯牙在鼓琴时,再也没人会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此时他心里很难过,很悲伤,也很孤独。生3:子期死了,他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子期的思念。师:这里伯牙绝的仅仅师“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心弦、断了他的希望……)生4:我还收集了一些有关友情的古诗词,现在和大家分享。生(补)生(质疑)师:有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短歌来追悼自己的指引(课件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言!(指导朗读)师:同学们读到这,你明白什么了?(课题理解升华)师: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这曲动人的乐曲,让我们再读读这个故事。(各种朗读,练习背诵)三、拓展延伸师:1、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比如:你想对伯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