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章2020年代新诗年代新诗主讲:魏宏玉主讲:魏宏玉第四章20年代新诗•第一节概述•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胡适《尝试集》及早期诗人•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象征派诗歌•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第一节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一、第一批白话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1920年胡适出版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二、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主要有三个方面:•1、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关注他们不幸的生活,是关于现实的;•2、反对封建礼教,表现恋爱自由的;•3、抒发小资产阶级自我情怀的。胡适《尝试集》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1、沈尹默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三弦》《月夜》。他写诗追求意境,以含蓄著称。2、俞平伯初期新诗的代表作品是1923年的《冬夜》集,1924年《西还》。他的诗也有旧诗的痕迹,绝大部分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他最突出的是有些诗朦胧含蓄,但也很晦涩。3、康白情新诗的代表作品《草儿》(1922年),风格比较接近胡适,语言自然浅白。4、周作人新诗代表作品《小河》表现了反对束缚人性,要求个性自然发展的思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胡适之、刘半农、沈尹默在《新青年》上出现,在当时被称为“新诗三巨头”,其他的早期白话诗人的创作5、朱自清写的抒情长诗《毁灭》曾轰动诗坛。6、刘半农关注新诗的形式,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瓦釜集》是他从故乡江阴采风时,用江阴方言写成的四句头山歌”,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7、刘大白直接借鉴了民间歌谣的体式,写出了《卖布谣》和《田主来》。情诗《邮吻》。湖畔诗人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惠的风》1923年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文学史上称这四个人为“湖畔诗人”,他们是五四唤起的一代新诗人,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四产儿,是没有沾染旧文章习气老老实实的少年白话诗。他们写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的特色。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的眼》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这一时期写有诗集《昨日之歌》。他的诗注重抒情,有自己独立的创造与贡献。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了艺术的节制,内心的激情不采取直接倾泻的方式。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哀婉清丽,语言明净,大致压韵。2、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一条小河》《蛇》。冯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叙事诗。代表作是《帷幔》《蚕马》及《吹萧人的故事》,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艺术表现十分精致,把现代叙事诗的创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冯至还写了许多十四行诗,编成《十四行集》。新月诗派1、新月诗派的出现,是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是继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话诗派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自由诗派之后在完善中国新诗诗学、展现中国新诗美学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新诗流派。2、这一诗歌流派总结了早期白话诗普遍缺乏诗意和自由诗激情泛滥的教训,在借鉴英语格律诗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诗形式建设的新路子。3、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最长、诗人辈出、有鲜明艺术纲领、并在创作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