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2012.黄劲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测量与数据处理黄劲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2005~2012.黄劲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第七章GPS网平差3本章内容•网平差的类型及作用•网平差的流程•网平差原理及质量控制•采用GPS技术建立独立坐标系•GPS高程测量4©2005~2012.黄劲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1.网平差的类型及作用5GPS网平差的目的•GPS网6GPS网平差的目的•消除由观测量和已知条件中的误差所引起的几何上的不一致–闭合条件–重复条件–附合条件•改善网的质量,评定网的精度•确定网点在指定参照系下的坐标以及其他相关参数估值–引入位置基准–引入其它的起算条件7GPS网平差的最少约束条件数•GPS网的必要基准–1个位置基准(3个约束条件)8GPS网平差的类型•GPS网平差的类型–无约束平差/最小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联合平差9GPS网平差的类型•无约束平差/最小约束平差–观测值•GPS观测值(GPS基线向量)–约束条件•无或最少约束条件数–目的•判别是否存在粗差基线•调整各基线向量观测值的权•确定各点在地心地固系下的相对位置关系10GPS网平差的类型•约束平差–观测值•GPS观测值(GPS基线向量)–约束条件•多于最少约束条件数–目的•确定各点在指定坐标参照系下的坐标11GPS网平差的类型•联合平差–观测值•GPS观测值(GPS基线向量)•地面常规观测值–约束条件•多于最少约束条件数–目的•确定各点在指定坐标参照系下的坐标12©2005~2012.黄劲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网平差的流程13网平差的整体流程14网平差的整体流程•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联合平差•质量分析与控制15提取基线向量的原则•选取相互独立的基线•所选取的基线应构成闭合的几何图形•选取质量好的基线向量•选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环的基线向量•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向量16质量分析与控制–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相邻点距离中误差2-检验012ˆ||tiivq17无约束平差的流程18约束平差的流程19联合平差的流程20©2005~2012.黄劲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3.网平差原理及质量控制21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间的微分关系(☆)22GPS基线向量•观测值及其权阵–单基线解•一条单基线解23GPS基线向量•观测值及其权阵–单基线解•所有参与构网的基线解24GPS基线向量•观测值及其权阵–多基线解•一个时段的多基线解25GPS基线向量•观测值及其权阵–多基线解•参与构网的所有基线解26GPS基线向量•观测方程27GPS基线向量•误差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或28地面常规观测量•空间距离•方位角•方向•天顶距29地面常规观测量(☆)•空间距离–观测方程–误差方程30地面常规观测量(☆)•方位角–观测方程–误差方程31地面常规观测量(☆)•方向–观测方程–误差方程32地面常规观测量(☆)•天顶距–观测方程–误差方程33起算数据•起算数据的类型–起算点–起算边长–起算方位34起算数据•起算点–条件方程35起算数据(☆)•起算边长–条件方程36起算数据(☆)•起算方位–条件方程37三维无约束平差•一条基线向量的观测方程38三维无约束平差•总误差方程39三维无约束平差•总误差方程40三维无约束平差•起算基准–方法一:引入一个起算点41三维无约束平差•起算基准–方法二:采用秩亏自由网基准42三维无约束平差•方程的解TGGNggWNNX1ˆggbbTbbNBPBTWBPL333ˆ0nmTPVV43三维无约束平差•单位权方差的检验333ˆ20nmTPVV44三维无约束平差•单位权方差的检验–作用•观测值的先验单位权方差是否合适;•各观测值之间的权比关系是否合适。–检验未通过所反映出的问题•给定了不适当的先验单位权方差;•观测值之间的权比关系不合适;•观测值中可能存在粗差。45三维无约束平差•残差检验–要求–检验未通过所反映出的问题•该基线或其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处理方法•平差中将粗差基线剔除,直至所有参与平差的基线满足要求333XYZVVV46三维约束平差•基本方法–方法一:1.利用已知参心坐标,计算参心系到地心系的转换关系,将已知的参心坐标转换到地心坐标系下;2.然后在地心系下进行约束平差;3.最后,将平差结果转换到参心坐标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