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2/6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活动目的: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教学效果: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活动内容:①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如图,已知,Z1和Z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Z1与Z2互补,求证:a〃b.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Z1与Z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3/6明Z1=Z3,则a与b即平行.因为从图中可知Z2与Z3组成一个平角,即Z2+Z3=180。,所以:Z3=180。-Z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Z2与Z1互补,即:Z2+Z1=180。,所以Z1=180°-Z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Z1=Z3.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濮作“因为”,“・•「濮作“所以”)证明:TZ1与Z2互补(已知)AZ1+Z2=180°(互补定义)AZ1=180°-Z2(等式的性质)VZ3+Z2=180°(平角定义)?.Z3=180°-Z2(等式的性质).\Z1=Z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阖1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ZCFE=45°,ZBEF=45°.因为ZBEF与Z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Z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