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第一节企业本节在简要说明企业类型之后,着重考察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以便分析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决策设定目标动机。一、企业的类型与消费者一样,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另外一个基本单位。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提供有形产品,也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使用各种投入品以制造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所以经济学中的企业泛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和供给决策的基本单位。依照基本的法定形式,企业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三种类型。个人独资企业是单个自然人投资并所有的企业。例如,大多数杂货店、私人诊所等。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自己经营,还是雇用他人经营,业主承担与生产投入有关的成本以及各种税费等经营所需要的成本,并获得全部的利益,而且所有人对企业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责任的企业。律师事务所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大多数合伙制企业都会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权益。企业可以由出资人经营,也可以聘用他人。同独资企业一样,所有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公司是按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企业法人,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负债承担责任。公司的典型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组成董事会以代表股东利益,董事会成员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决定公司重大事项,日常经营授权经理进行管理。与个人独资和合伙制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有利于筹集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股份分散、责任有限,极大地降低了单个股东的风险。但公司制企业的缺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导致企业不能完全体现股东的利益。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虽然企业大小不一,组织形式也不相同,但其经营都有一个基本目标,那就是获取利润。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不是企业的直接目的,企业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是为了在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出之后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因此,西方经济学通常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利润,等于销售产品的总收益与生产商品的总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超过成本的最大差额,亦即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其行为的基本动机。所以,经济学把企业的目标确定为利润最大化。这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其他的目标,也不表明企业每时每刻都能获得最大利润,它更强调企业的长期利润趋向以及企业的意愿和决策原则。根据定义,企业的利润等于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利润二总收益-总成本式中,总收益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它等于销售产品的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而总成本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与无形支出,它们都取决于企业的产出数量。为了分析方便,通常对以上有关经济量做一些约定。首先,关于产品的价格,通常假定企业尽可能确定最高价格。其次,关于销售量,假定企业的销售量等于其产量。这样,企业的产量就等于计划销售量。再次,关于成本,假定企业的成本只取决于生产的数量。为了分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必须分析成本和收益于特定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三、企业的其他目标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也有不同的看法。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企业的目标不是最大化的利润,而是令人满意的利润;第二,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其他的最大化目标。需要指出,虽然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是利润。另外,利润最大化分析也为其他最大化目标下的企业行为理论提供了基础。所以,媳妇主流经济学在考察企业行为时,仍假定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和生产函数只要从事生产,就必须有投入并能将这些投入转化为产出。因此,生产被定义为把各种投入转换为产出的一个过程,而把投入与产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企业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