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产房消毒隔离措施产房作为孕妇生产的地方,也是新生儿降生的地方,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对新生儿造成伤害。那么产房消毒隔离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产房消毒隔离措施1.产房包括办公室、一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急诊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有明显标志,严格执行“三关”管理。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在工作人员通道的指定地点更换帽子、口罩、鞋子(或鞋套),洗手或消毒手后更换衣裤方可进入半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后须进行二次更鞋更衣后方可进入限制区,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外出鞋,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入,参观者应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执行。3.产妇进入产房需更换病员服、拖鞋(或鞋套)后经病人通道进入,个人物品不应带入产房。陪伴进入待产室,须戴口罩、帽子、更换衣裤、拖鞋(或鞋套)后方可进入。4.产房清洁由专人管理,墙面和地面每天采用湿式清扫,随脏随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病原菌感染时,立即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拖洗。刷手池、水龙头、产床、对接车、辐射台、母婴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物表每天进行擦拭,无菌物品存放间、待产室、分娩室及急诊手术间每日进行一次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表细菌学监测一次。产房专用的拖鞋,每天清洗消毒。5.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各种导管、接头、雾化器、暖箱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产妇使用后的软尺、骨盆测量仪用含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备用。6.每周一进行袖带清洗、仪器保养各一次,每周更换消毒液、消毒消毒器械二次。7.产房的清洁用品(如拖布、抹布)严格按照分区使用,并作好标志。8.待产或分娩后的床单元及物品严格按照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处理,对患感染性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疾病的产妇,安置在隔离待产室或分娩室,在待产或分娩过程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等按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处理。9.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预防执行职业防护,接生时须穿防护服、戴防护罩。10.胎盘等病理性垃圾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经污物通道转运。11.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间的无菌物品柜内,消毒标记清楚,并标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班班交接。产房所需器械进行高压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12.抢救新生儿后的用物(如喉镜、气管插管等)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后备用。13.使用后的LEEP刀器械由产房助产士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执行后,戊二醛浸泡消毒备用。使用后的床单元按照终末消毒处理。消毒隔离措施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1、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2、各护理单元设立医院内感染监控护士,检查督促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3、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不戴戒指,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4、护理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凡是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凡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险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5、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来菌法;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6、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7、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先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和每次使用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为灭菌水。9、以下情况必须洗手: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