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二)》教材解读凌华英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只学习了加减法两种运算,升上二年级在才开始学习乘除法,通过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学习,学生对乘法口诀已不再陌生,在表内乘法(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应用,但是7~9的乘法口诀比较复杂(7~9的乘法口诀里面两句口诀跨度大,学生不好记忆),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创新意识。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8、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学生操作实物(七巧板)的活动情境,通过观察用七巧板拼摆好的7个图案,形成1个7,2个7,3个7……的表象,进而得出连加的结果,并用列表的形式呈现,通过表格突出7的个数和连加的结果,为得出积、编写乘法口诀作好铺垫。对照着直观图,按顺序呈现乘法算式,进而将7的乘法口诀填写完整。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8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思路,通过观察、分析军乐队排队的情境,引出8的连加的结果,以小狗连跳的方式在数轴上呈现,使数与形结合,并更突出了连加的结果,也加大了学生独立学习的空间,自主把8的乘法口诀填写完整。9的乘法口诀继续利用7、8的乘法口诀的编排思路,在观察、分析龙舟赛的基础上以袋鼠连跳的方式在数轴上呈现连加结果,促使学生边看图边推想,9个9个地继续数数并在数轴上填写连加的结果。从而提高了抽象程度,渗透了点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解决问题部分,教材安排两个例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例3是稍复杂的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因其相同加数提取自“量”而不是实物的个数,比较抽象,同时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例6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表内乘法教完后,应把口诀进行归类列表。教材中突出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只呈现了一个阶梯形的乘法口诀表,并不完整,需要教师教会学生竖着看、横着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使之会运用。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熟记7~9的乘法口诀。二是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1、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7-9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样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路,在理解连加结果所表示的意义,然后放手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编口诀的过程。学会根据相邻口诀推出完整的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学生也充分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2、利用多种方式熟记口诀。乘法口诀是乘除口算、笔算的基础,学生必须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可根据其中一句口诀推出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加强口诀之间的联系。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对口令(既可以对后半部分,也可以对前半部分)、开火车等活动,9的乘法口诀还可以利用双手和它的积与整十数之间的关系(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和效率。还可以收集一些故事中的俗语和生活中素材(如星期的天数、七星瓢虫的黑点数、七言诗的字数、螃蟹的脚数),帮助学生记忆口诀。3、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继续鼓励学生用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并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教学目标1、理解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口诀、能用口诀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