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2.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体会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成功。教学重难点:本课时重难点在于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以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学平移和旋转。师:同学们,你知道游乐园有什么好玩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地图,用放大镜逐一显示各项目)师:你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说哪个就插入哪个画面)过渡语:同学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它们运动的样子是多种多样的,今天老师就收集了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白板播放:电梯、火车、缆车等物体的运动录像。)师:一边看一边模仿物体运动的样子做一做。学生模仿这做运动。师:刚才,我们看到的电梯、火车、缆车,它们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平平的?还是弯弯的呢?我们就把这些物体所做的直直的、平平的运动叫做平移。看,老师把这两个字向上平移。(将平移两个字向上平移)师:请继续看屏幕(白板播放风扇、螺旋桨的运动画面。)师:像刚才看到的风扇、螺旋桨,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生:旋转。我们就把刚才这些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或轴做的圆周运动叫做旋转。老师把这两个字旋转一周。(利用白板操作旋转)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两个新朋友,你们能分得清吗?(生:能!)那我要考考你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联系生活,举例子。同学们,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刚才,我们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我们的肢体语言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那么,图形的平移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二、教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试一试”1.移一移,说一说。向下平移格向平移格向平移格(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箭头表示什么?虚线三角形表示什么?实线三角形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箭头表示向下平移,虚线三角形表示图形原来的位置,实线三角形是平移后的图形)(2)师:谁知道这个图形向下平移了几格?生:向下平移一格。师: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从整体图形说,也可能提到找对应点。(前一课时刚学过)(3)师:三角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有三个顶点。我先找到原来位置的其中一个顶点,再找出平移后图形的这个点,数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格。在数学中,我们把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4)谁能再找出一组对应点?师:观察这三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是的,一个图形平移后,每组对应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师:再看一看,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改变?没错,图形平移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5)第二个图形,让两名学生完成。学生板演时:大家注意看,和你的想法一样吗?(6)第三个图形,由三名同学完成。同学们看,找到这三组对应点,我就能够确定图形的位置和形状,连接这三个点,就是一个完整的平移后的图形。2.填一填。(独立完成、交流方法)每个图找两名同学完成。图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点能帮助我们找出平移格数,也能够帮我们确定平移后图形的位置。3.画一画。(1)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画出把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3格的图形?学生找对应点,师用直尺演示作图。想要画出标准的图形,就要借助我们的学习用品——直尺。大家看,直尺在做什么运动?现在,直尺又在做什么运动?(2)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第19页,找到第三题“画一画”,试着完成把两个三角形向右平移三格。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师巡视。(3)展示一名同学的作业,用实物展台展示,集体评价:1、平移的图形形状改变了吗?2、大小改变了吗?找出一组对应点数数平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