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及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篮球运球及双手胸前传接球科目初中体育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的技能差别大,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高,运动能力较高但不均衡,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篮球运球及胸前传球的动作要领。2.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篮球的锻炼意义。2.让95%的学生了解篮球运球及胸前传球的正确的动作要领。教学重点、难点1.篮球运球与胸前传球动作要领。2.运球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教学资源篮球篮球运球及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游戏:夹球移动做法:两人一球自由组合,先进行背与背夹球移动练习,再进行头与头夹球移动练习。在移动过程中,两臂张开,手臂和手不能接触球。从篮球场的边线,走到球场另一边线。要求:(1)不比快,比谁能在规定的距离内球不落地,比哪一组配合默契。教学活动2二、基本部分:1.两人一球(1)做法一:两人一球间距2—3米,进行传接球练习。进行传球比快的游戏。1要求:球不落地。导出问题一:为什么会接不住球?导出问题二:传接球时双脚前后站还是平行站?解决方法:在练习中体会、对比、领悟。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前后站与平行站是根据传球距离的远近来决定的。当距离远的时候不仅前后站,还可以通过蹬腿加大传球的力量。做法二:比在30秒内哪一组传接球的次数多。导出问题:传球多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1)请最多和最少的两组学生展示。(2)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接球的动作技术。得出结论:抱与接的区别,抱球能接住球,但不能马上把球传出,明白了接球的重要性。接球的动作要领:两臂分开半弧形,面对来球上前迎;主动伸臂体前倾,顺势接球引胸前。让学生进行练习,体会伸臂接球后迎的动作。2.四人一球做法:四人一球绕圈传接球。要求:(1)接球的手形要正确。(2)传球要注意方向和力量。(3)传球速度不要快,球不落地。导出问题:同伴传球不到位怎么办?如何才能接到球?解决方法:分析讨论,练习验证。得出结论:接球首先是观察,其次是移动,最后才是伸臂接球。3.四人二球做法一:四人二球绕圈传接球。要求:传球时注意观察同伴是否已经处于接球状态,球不落地。导出问题:接球时应该面向谁?解决方法:练习中感悟,四人小组讨论。做法二:四人二球对角传接球。2要求:球不相撞,球不落地。教师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使球不相撞?导出:变化传球线路和错时传球的方法。做法三:四人一球二二相对前后站立,前者传出球后跑到后者的后面。要求:移动要快,传球要准,接球要稳,球不落地。导出问题:学生平行站立,交叉传接球,没有进行跑动。这也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表现,但是违背了教师的要求,这时不要责怪学生,而是改变练习方法,让学生必须进行移动。做法四:四人一球二二相对前后站立,前者传出球后跑到对面的学生后面。要求:移动更快,传球要准,接球要稳。看哪一组球不落地,没有失误。教学活动34.小组或男女生传接球做法:分男女生各四组,每四组分两小组相对2至3米站立,进行传接球比赛。也可以进行男女生间的比赛。要求:(1)先比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传接球落地,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规定性。在不失误的情况下再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接球的次数多。(2)传出球后跑到对面同伴后面。(3)要求把传接球的次数报出来,增强练习的气势。教学活动4(三)课后小结: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练习,今天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互协作!!!3